寒夜联句

静境揖神凝,寒华射林缺。

清知思绪断,爽觉心源彻。

高唱戛金奏,朗咏铿玉节。

我思方泬寥,君词复凄切。

况闻风篁上,摆落残冻雪。

寂尔万籁清,皎然诸霭灭。

西窗客无梦,南浦波应结。

河光正如剑,月魄方似玦。

短烬不禁挑,冷毫看欲折。

何夕重相期,浊醪还为设。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翻译

在宁静的环境中向神致意,寒冷的花朵照亮了树林的空隙。
清新的空气让我思绪中断,清爽的感觉使我心灵清澈。
高声吟唱如同金石之声,清晰地朗诵着如玉的诗节。
我的思绪广阔而深远,你的词句又显得悲凉深沉。
更何况听到竹叶在风中摇曳,抖落残余的冰雪。
万籁俱寂,一切杂音消失,只有皎洁的雾霭消散。
西窗边的客人没有梦境,南浦的水波似乎冻结。
河面的光芒像利剑,月亮的轮廓像破碎的玉环。
短暂的火焰经不起挑拨,冰冷的笔尖似乎要折断。
何时我们能再次相聚,共饮浑浊的酒宴。

注释

静境:宁静的环境。
揖神:向神致意。
寒华:寒冷的花朵。
射:照亮。
思绪:思想。
彻:清澈。
戛金奏:金石般的吟唱。
铿玉节:如玉的诗节。
我思:我的思绪。
君词:你的词句。
风篁:风中的竹叶。
残冻雪:残余的冰雪。
寂尔:寂静无声。
万籁清:万籁俱寂。
皎然:皎洁。
诸霭:雾霭。
短烬:短暂的火焰。
看欲折:似乎要折断。
浊醪:浑浊的酒。
设:设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的寂静与孤独之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静境揖神凝,寒华射林缺。清知思绪断,爽觉心源彻。" 这四句刻画了一幅深夜的静谧图景。"揖神凝"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专注与宁静,"寒华射林缺"则描绘了窗外冷冽月光透过树梢的景象,"清知思绪断"和"爽觉心源彻"显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澄明与纯净。

"高唱戛金奏,朗咏铿玉节。" 这两句通过对音乐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情感释放与高亢的情绪状态。"我思方泬寥,君词复凄切。"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

"况闻风篁上,摆落残冻雪。寂尔万籁清,皎然诸霭灭。" 这四句继续描绘夜晚的宁静与寒冷,"风篁上"和"摆落残冻雪"增添了动态之美,而"寂尔万籁清"和"皎然诸霭灭"则将这种宁静推向极致。

"西窗客无梦,南浦波应结。河光正如剑,月魄方似玦。短烬不禁挑,冷毫看欲折。" 这六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夜晚的寂寞与思念之情。"西窗客无梦"和"南浦波应结"描绘了一种孤独感,而"河光正如剑"和"月魄方似玦"则以鲜明、坚定之笔触,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短烬不禁挑"和"冷毫看欲折"更增添了一丝哀愁。

最后两句"何夕重相期,浊醪还为设。" 表现了诗人对于未来相聚时刻的渴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期待。这不仅是时间上的期盼,更是心灵深处的一种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幅幅深邃、静谧而又充满思念的情感画卷。

收录诗词(607)

陆龟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别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 字:鲁望
  • 籍贯:江湖散
  • 生卒年:?~公元881年

相关古诗词

景阳宫井

古堞烟埋宫井树,陈主吴姬堕泉处。

舜没苍梧万里云,却不闻将二妃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语]韵

短歌行

爪牙在身上,陷阱犹可制。

爪牙在胸中,剑戢无所畏。

人言畏猛虎,谁是撩头弊。

祗见古来心,奸雄暗相噬。

形式: 乐府曲辞

筑城词二首(其一)

城上一培土,手中千万杵。

筑城畏不坚,坚城在何处。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筑城词二首(其二)

莫叹将军逼,将军要却敌。

城高功亦高,尔命何劳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