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寺观荷并游惠山纳凉八首(其八)

一眉新月烂于银,帘压无风不动尘。

高处太寒人世热,不知何处著吟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慈云寺观赏荷花与游历惠山纳凉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

首句“一眉新月烂于银”,以“新月”比喻为“一眉”,形象地描绘出月亮初升时的形态,如同眉毛般细长而明亮,仿佛是镶嵌在夜空中的银色宝石,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月亮的美丽生动地呈现出来,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第二句“帘压无风不动尘”,则转而描写室内的情景。帘子被轻轻放下,即使没有风吹动,室内的灰尘也纹丝不动。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环境的静谧,也暗示了时间的静止,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无风不动尘”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接下来的“高处太寒人世热”,将视角从室内转向室外,对比了高处的清凉与人间的炎热。这里的“高处”可以理解为远离尘嚣的高远之处,象征着心灵的避难所。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宁静与清凉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中纷扰与热浪的逃避。

最后一句“不知何处著吟身”,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与追问。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似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但又不禁思考,这样的宁静与美好是否只是暂时的,自己是否真的能够长久地停留于此。这句话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以及对永恒与瞬间之间关系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20)

章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上巳前一日偕同人游惠山舟次口占

绿波划破木兰舟,饯别东风作冶游。

山好似诗工写意,春浓如酒不浇愁。

良辰已届重三节,诸子兼居第一流。

落拓青年成结习,醉乡花苑总句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思补斋刻竹题诗

恻恻轻寒护碧纱,香残酒冷送韶华。

夕阳人散梨花院,细雨春归燕子家。

湿翠半帘抽晚笋,暖烟一榻炙新茶。

空阶绿绣苔钱涩,吟遍回阑手屡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张中丞庙

阴森殿壁夹松楸,浩气还凭庙貌留。

鼠雀已空臣力竭,江淮永奠阵云收。

淋铃尚听深山雨,横笛偏催野戌秋。

北望荒城寻故垒,只余睢水咽寒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早春宿三茅峰二首(其一)

山水娱吾心,岂只涤尘俗。

步出城西门,苍翠带华薄。

西神迎解客,数片云生谷。

穿云与泉窦,琤琮韵琴筑。

隔涧樵歌闻,因之度山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