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头(其二)

香苞曾说蜜波罗,珍重芳名唤释迦。

一粒须弥通大化,三生慧业證阿难。

花从净土拈来结,种自祇园乞得多。

莫道前身原是佛,木奴狡狯胜维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释迦头(其二)》,作者陈肇兴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诗中以佛教中的释迦牟尼和佛法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智慧的独特见解。

首句“香苞曾说蜜波罗”借用了佛教术语,将花朵比喻为释迦牟尼的智慧之花,暗示其深藏不露的内在价值。接下来,“珍重芳名唤释迦”强调了释迦牟尼的尊贵地位和其教义的珍贵。

“一粒须弥通大化”运用了佛教中的“须弥山”和“大化”概念,意指佛法深远,能包容世间万物的变化。而“三生慧业证阿难”则提及了佛教中的轮回和智慧修行,表达出佛法能够引导众生解脱生死轮回。

“花从净土拈来结”描绘了佛花从清净之地生长,象征着佛法纯净无暇。“种自祇园乞得多”则提到佛陀在祇园精舍传播佛法,强调佛法的传承与普及。

最后两句“莫道前身原是佛,木奴狡狯胜维摩”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佛法并非仅限于佛本身,而是普渡众生,连木头也能因其智慧而超越维摩诘(佛教中的菩萨),寓言般地揭示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包容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既赞美了佛法的深邃,又寓教于乐,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收录诗词(471)

陈肇兴(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虎山岩

路转青山曲,崎岖石径斜。

一鸠啼古刹,尽日落梅花。

竹老堪医俗,僧忙恼出家。

题诗聊赠佛,不必计笼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经废园有感

玉圯金铺久化烟,楼台易主半茫然。

十年冷暖堂前燕,一世推移海上田。

芳草有情还自绿,野花无恙故争妍。

翻云覆雨寻常事,不独乌衣看可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春兴(其一)

满地榆钱莫疗饥,一春将尽雨霏霏。

文章妙处千人见,家运隆时百鸟归。

自养盆花舒惰气,不锄庭草见生机。

逍遥悟得庄生旨,白昼焚香卧掩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春兴(其二)

点墨研朱手不停,小窗閒坐读黄庭。

嫩花避日千房敛,古树当风一面青。

叶底和鸣莺唤友,枝头对语燕梳翎。

年年积卷埋头老,销尽雄心是六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