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田

袈裟曾效此田衣,日用犁耕自不饥。

清净乞求能活命,脂膏消落法身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以“袈裟田”为题,由明代僧人释道丘所作。诗中描绘了僧侣通过耕种田地以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佛教中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自足的追求。

首句“袈裟曾效此田衣”,意指僧侣的袈裟如同农夫的田衣,象征着他们朴素简朴的生活方式。接着,“日用犁耕自不饥”,说明僧侣们通过亲自耕作,不仅满足了自己的日常所需,也避免了对世俗物质的依赖,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清净乞求能活命”,进一步强调了僧侣通过清净的修行和乞讨,能够维持生计,这反映了佛教中对于清心寡欲、以慈悲为怀的生活态度。最后,“脂膏消落法身肥”,这里“法身”指的是僧侣的精神境界,通过不断的修行和奉献,他们的精神世界得以丰富和壮大,而非物质的积累使他们的“法身”更加饱满。

整首诗通过对比僧侣与农夫的生活方式,展现了佛教中对于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简单生活和内在修行的重视。

收录诗词(20)

释道丘(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浴龙池

金躯曾借龙池浴,洗出尘中特达人。

夺得骊珠头角露,神通些小莫能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飞鹅岭

飞鹅岭上翠微深,极目烟波万木阴。

赶起一群飞不散,依依还在绿森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啸天龙

俱胝一指笑天龙,童子循涂没路通。

拈过司南针一转,穿山透地巧施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凤来山

双凤来仪拥翠微,好音和雅乐雍无。

太平无象真清泰,山静犹然上古时。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