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忆故人.题纫兰妹兰风展卷小照

故人寄到兰风卷,快睹画中人面。

七载丰姿微变,不似当初见。

从新拭目从新看,转觉愁添恨满。

数字真情写遍,托付南归雁。

形式: 词牌: 桃源忆故人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女诗人顾太清所作,名为《桃园忆故人·题纫兰妹兰风展卷小照》。诗中描绘了故人寄来的画卷上,画中人物的容貌与神韵,以及观画者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

首句“故人寄到兰风卷”,开篇即点明画卷的来源与特点,以“兰风”二字形容画卷的清新雅致,暗示画中内容或为自然美景或为高洁之士,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脱俗的氛围。

“快睹画中人面”一句,表达了观画者对画中人物的期待与喜悦,仿佛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窥画中人物的风采。

接着,“七载丰姿微变,不似当初见”两句,通过时间的流逝与人物外貌的变化,展现了岁月的痕迹,同时也暗含着对故人情感的怀念与感慨。这里不仅描绘了人物形象的变化,更蕴含了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对现状的对比。

“从新拭目从新看,转觉愁添恨满”则进一步深化了观画者的情绪体验。在重新审视画中人物后,观画者似乎感受到了更深的愁绪与遗憾,这种情感的转变,既是对画中人物命运的同情,也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

最后,“数字真情写遍,托付南归雁”两句,以“真情”二字总结了画中所蕴含的情感深度,并巧妙地将情感寄托于“南归雁”这一意象上。南归雁象征着回归与希望,暗示着诗人希望通过这幅画,传达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幅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观画者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深深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情与哲思。

收录诗词(364)

顾太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之语[1]。   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 字:梅仙
  • 籍贯:满洲镶蓝旗
  • 生卒年:1799-1876

相关古诗词

惜黄花.题张孟缇夫人淡菊轩诗舍图

秋容围屋,诗声谁读。伴黄花,绕疏篱、几竿修竹。

插架秘图书,博览堪游目。好生活、古香充腹。

丰神静肃。墨华芬馥。

羡伊人,羡伊人、享全清神,彤管振琳琅,闺阁知名宿。

雅称个、纫兰餐菊。

形式: 词牌: 惜黄花

多丽.题翁秀君女史群芳再会图

众香国,问谁管领群芳。

展冰绡、研朱滴粉,安排疏密停当。

借传神、散花妙手,环肥燕瘦几评量。

含露临风,拒霜擎雨,蕊宫仙子斗新妆。

更看取、霓旌霞葆,掩映影苍茫。

应不许、天风吹损,离合神光。

算前身、司花是惯,自然结习难忘。

拈霜毫、慢渲细染,花随腕底散天香。

故向人间,流传神品,千年艳质好收藏。

看不足、陆离交错,颠倒费端详。

端详处、花花叶叶,皆是文章。

形式: 词牌: 多丽

玉交枝.上元屏山生日,过堪喜斋,滇生大司马属咏白牡丹

天上人间,月明灯夕,蓦遇蕊宫仙子。

帘卷东风春满座,众里谁能相比。

霓裳金带,半拖烟雾朦胧,瑶池初下应如是。

生怕夜寒料峭,微风斜倚。

天然素质端方,不须假借,淡妆翻称容止。

且留住、仙裾缟袂,莫轻举、乘鸾飞起。

恰宜在、深深院里。锦堂香暖尚书第。

素富贵长春,对花共醉红灯底。

形式: 词牌: 相思引

愁春未醒.梦题雕阑细草图,醒记其末二句,足成此阕

雕阑细草,碧户红窗交荫。

正轻暖轻寒时候,帘幕沈沈。

淡荡微烟,一天云影护芳林。

几番风信,十分雨意,酿出花心。

恍惚旧游,依稀重到,曲径斜临。

最堪笑、披图觅句,谁索闲吟。

梦乍回时,慢思量处杳难寻。

谁家池馆,深深庭院,都是春阴。

形式: 词牌: 采桑子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