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叔嗣所作的《再调考功作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从年轻时的壮志豪情,到后来仕途的起伏与内心的挣扎。开篇“弱冠发大梁,慷慨多奇志”展现了一位青年初出茅庐,意气风发,充满远大抱负的形象。接着“师事鸣皋子,担簦窃自异”则透露出他师从高人,与众不同的经历。诗人通过“几穷柱下策,颇识壁中字”表达了自己对古代智慧的追求和理解。
“虽非国士才,通人尝予器”一句,诗人谦逊地表示自己虽然不是国之栋梁,但也有通达之人给予他器重。接下来“始辱狗监知,终奉龙门贽”描述了他开始受到赏识,最终得以向更高层次的权力机构献上礼物,表明他的仕途之路逐渐顺畅。
“弛负归中朝,持戟备末位”暗示诗人曾离开家乡,进入朝廷任职,即使在低级职位上也尽心尽力。然而,“孤根难为容,名过易生累”则流露出他在官场中感到孤立无援,名声过盛反而带来诸多困扰。最后,“一官岁再移,弥取简书忌”说明他频繁调动职务,且在官书中有所顾忌,可能暗指官场的复杂与不易。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理想与抱负的追求,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真实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