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石涧》诗,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邦畿所作,描绘了深山中石涧的独特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句“空山振孤响”,开篇即以“空山”二字营造出一种静谧深远的氛围,紧接着“振孤响”三字,生动地描绘了在空旷的山间,某处传来的一声孤独而悠长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的回音,又或是某种未知生物的呼唤,引人遐想。
“十里听秋声”一句,将读者的视线拉远,想象着在这广阔的山林之中,随着脚步的延伸,每走十里便能听到不同的秋日之声,或许是风吹过落叶的沙沙声,或许是远处动物的低吟,亦或是溪流潺潺的水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秋日山林图景。
接下来,“叶落青天色,风多古陌情”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与情感的交融。叶落不仅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也暗示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界的生生不息。青天之下,落叶飘零,与之相伴的是多风的古道,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行行山口近,磊磊石头鸣”则将视角转向了行进中的旅程。随着脚步的深入,山口渐近,而沿途的石头在风的吹拂下发出阵阵声响,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寓意着旅途中的各种声音与体验,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最后,“一漱寒溪水,肝脾冷欲轻”两句,以寒溪水的漱洗为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在经历了自然界的种种感受之后,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洗涤,仿佛连肝脏和脾脏都因这份宁静而感到轻松,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解脱与自由。
整体而言,《石涧》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与诗人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