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门拥千峰翠,溪无一点尘。
松风清入耳,山月白随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
“门拥千峰翠”,开篇以“门”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一个被群山环绕的世界,翠绿的山峰仿佛拥抱着门户,给人以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感受。“溪无一点尘”,接着描绘了溪流的纯净,没有一丝尘埃,展现出水的清澈透明,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纯净与宁静。“松风清入耳”,风吹过松林,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让人心灵得到净化。“山月白随人”,夜幕降临,皓月当空,月光如水般洒在山间,与人同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纯净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审美情趣。
不详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崎岖九岭更双岩,遥望闽山未见三。
来访神钟隐见处,翠微深锁古精蓝。
一同年友七乡人,劝酒那容耳不闻。
尚齿自惊多白发,论文堪笑有红裙。
诗篇共约题孤屿,游宦犹疑在五云。
此会此时宁易得,明朝风月两州分。
我亦欲真隐,区区愧此身。
山林与城市,何处隐非真。
门外峰如枕,宜眠清净身。
禅僧自面壁,谁是枕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