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其二)

清秋早晚自江东,摇落河山日夜风。

白马去从天竺国,铜驼谁问洛阳宫。

九朝文物于今盛,万里车书自古同。

憔悴嵇生无复事,只留双目送飞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秋兴(其二)》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通过对清秋时节的自然景象和历史变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与对过往繁华的追忆。

首联“清秋早晚自江东,摇落河山日夜风”以清秋为背景,点明地点在江东,描绘出秋风摇动着河山,日夜不息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凉而静谧的氛围。

颔联“白马去从天竺国,铜驼谁问洛阳宫”运用了两个典故,白马代表的是古代的使者或僧侣,前往遥远的天竺国,象征着远行与探索;铜驼则指洛阳宫中的铜制骆驼,此处借指洛阳,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繁华的消逝。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与现在衰败的感慨。

颈联“九朝文物于今盛,万里车书自古同”转而赞美当今盛世,强调了文化与文明的传承,以及不同地域间文化的交流与统一,体现了诗人对时代进步的肯定与向往。

尾联“憔悴嵇生无复事,只留双目送飞鸿”以嵇康的典故收尾,嵇康是三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和哲学家,后因政治原因被处死,这里借嵇康的“无复事”表达了一种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无奈。诗人仅留下一双眼睛,望着远方飞翔的鸿雁,寄托了对历史的深思与对未来的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典故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秋兴(其三)

江上芙蓉玉露零,秋风乍起阖闾城。

白龙终见沙虫困,黄鹊何时羽翼成。

四海秪今怀德化,诸公须用荅升平。

苍梧万里云千叠,日暮空怀帝子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郊台寓目

徙倚郊台酒半醺,千年陈迹草纷纷。

风烟又与行春别,秀色平将宝积分。

水落平湖洲乱吐,天垂四野日初曛。

春山何似秋山好,红叶青松锁白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朔风

朔风吹惨渡江城,北雁时传塞上声。

此日文章宁有益,中朝爵禄久还轻。

徒闻汉室诛曹节,不见长沙召贾生。

千里苍苍云日暮,更梯高阁望神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惊寒

惊寒木叶已纷纷,老大悲秋不自欣。

旅雁南来违朔雪,夕阳西去隐浮云。

支离岁月都无益,粉饰承平漫有文。

愧杀仲连天下士,只将谈笑却秦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