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父杀母,佛前忏悔。杀佛杀祖,不消忏悔。

为甚么不消忏悔,且得冤家解脱。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偈语出自宋代僧人释昙清之手,其内容深邃,蕴含着佛教中的因果报应与解脱之道。

“杀父杀母,佛前忏悔。” 这句开篇便提出了一个极端的道德困境,即对至亲的伤害。在佛教中,孝道被视为极为重要的伦理规范,因此,对父母的伤害被视为极大的罪行。然而,这里强调了通过佛前忏悔,可以寻求宽恕和救赎,体现了佛教对于改过自新、追求心灵净化的重视。

“杀佛杀祖,不消忏悔。” 这句话则进一步探讨了更深层次的因果关系。在佛教看来,众生皆是因果循环的一部分,伤害他人不仅会带来直接的恶果,还会积累业力,影响未来的轮回。而伤害到佛陀或祖师大德,则触及了信仰的根本,其影响更为深远。但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对于这些更根本的伤害,通过正确的修行和觉悟,同样可以得到解脱,不必仅仅依赖外在的忏悔仪式。

“为甚么不消忏悔,且得冤家解脱。” 这句总结了前文的思考,强调了通过内心的觉醒和修行,而非单纯的外在行为,可以达到解脱的目的。冤家,此处泛指与自己结下业缘的众生,通过理解因果律,认识到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从而放下执念,不再受过去业力的束缚,实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整首偈语以极端的情境作为切入点,探讨了佛教中关于忏悔、因果、解脱的核心议题,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道德的责任以及如何在修行中获得真正的解放。

收录诗词(1)

释昙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三首(其一)

莫分彼我,彼我无殊。困鱼止泺,病鸟栖芦。

逡巡不进泥中履,争得先生一卷书。

形式: 偈颂

偈三首(其二)

无相如来示现身,破魔兵众绝纤尘。

七星斜映风生处,四海还归旧主人。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偈三首(其三)

万派横流总向东,超然八面自玲珑。

万人胆破沙场上,一箭双雕落碧空。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钻天鹞子辽天鹘。

不度火,不度水,不度炉,离弦箭发没回途。

直饶会得十分去,笑倒西来碧眼胡。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