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谭仙岭下村舍

崎岖陟高岑,凌险出微霁。

愧乏济胜资,策杖犹屡憩。

屯云赴众壑,遥山落海裔。

雨积泉益驶,溪穷深则厉。

劳生悟多役,远眺观无际。

来畛既云疲,归术复焉诣。

近舟林已昏,乞宿酒堪贳。

茅茨夹岩扉,萝薜互亏蔽。

束薪以为藉,卧起杂凫彘。

山寒入布被,清梦溢眉眦。

烟霄倘可期,丹砂更何瘗。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在谭仙岭下的村庄所见所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首句“崎岖陟高岑,凌险出微霁”,描绘了登山的艰难与旅途中的小雨刚停的情景,暗示了旅程的不易和自然环境的险峻。接着,“愧乏济胜资,策杖犹屡憩”表达了诗人因体力或能力不足而频繁休息的无奈与自责,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敬畏。

“屯云赴众壑,遥山落海裔”通过云彩与山峦的动态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广阔,同时也隐含着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深远。“雨积泉益驶,溪穷深则厉”进一步展示了雨水汇聚成溪流,溪水在深谷中奔腾不息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不息。

“劳生悟多役,远眺观无际”是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他意识到生活充满了忙碌与束缚,但通过远眺,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暗示了心灵的解放与自由。“来畛既云疲,归术复焉诣”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思考与困惑,以及对生活出路的探寻。

“近舟林已昏,乞宿酒堪贳”描绘了夜晚临近,诗人寻求住宿与饮酒解乏的情景,体现了旅途中的实际需求与人情味。“茅茨夹岩扉,萝薜互亏蔽”则通过简陋的住所与自然元素的交织,营造了一种与世隔绝、回归自然的氛围。

“束薪以为藉,卧起杂凫彘”描述了诗人如何在简陋的环境中寻找舒适,与动物共处一室,体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适应与接纳。“山寒入布被,清梦溢眉眦”则通过寒冷的山中之夜与温暖的布被,以及清新的梦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烟霄倘可期,丹砂更何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对修行的渴望,暗示了他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与人生意义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个人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生活的反思、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在旅途中寻求内心平静与和谐的过程。

收录诗词(3517)

彭孙贻(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 称谓:管葛山人
  • 字:仲谋/羿仁
  • 号:茗斋
  •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 生卒年:1615~1673年

相关古诗词

智相闭关巢庵因为题卷

衲公怀遁迹,不踏云门寺。

千篇和寒山,元属无文字。

爱此海山幽,携瓢偶焉至。

掩关梧竹间,苍翠满庭坠。

塔院风寥寥,铃语警群寐。

笑指林月升,欲言忘所自。

门开落花积,已没坐禅地。

非关断往还,谁欤知此意。

清溪与流云,去住总不二。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中秋日社集拟古限韵

良宵集佳朋,相对意孤迥。

开轩坐流月,琴樽疏亦整。

天高万象肃,秋至群木冷。

何以畅幽情,咏歌惜馀景。

饭牛老宁戚,扪虱贫王猛。

嗟彼云雨资,置此无人境。

朱凤日萎蕤,青松冠岩岭。

逝将寻隐沦,烟霄遥引领。

形式: 古风

观新涨

霁馀眺骤潦,稍退尚淫滟。褰裳涉寒郊,陆处舟可?。

大鱼亦陵居,小者落濠堑。

蛙黾栖城根,荇藻萦门坫。

偃树河中出,水田鸥所占。

冒槛瓮盎游,行泥履綦玷。

苔痕升阁道,湿菌生床簟。

横流咎川后,断火饥商店。

茫然大块失,沮洳愁昏垫。

丘陵贤圣没,黄土沉古窆。

四顾浩无涯,沉忧萦百念。

濯缨庶自娱,啸歌良不厌。

形式: 古风

人日村行

淑气解严侯,晨晖煦芳辰。

蓐食信所诣,出郭咨农人。

社鼓送繁节,村烟升远雯。

园梅既盈条,庶草皆怀春。

揽此卉物理,含生日以新。

不观万汇德,焉知风雨仁。

嗟予累多役,尘鞅徒纷纶。

何以娱幽眺,川泽浩无垠。

景风媚和旭,恬波荡文鳞。

理策谢孤掉,安步辞车巾。

薄游畅心曲,宁事酒醴醇。

逝将访高躅,泉石以为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