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三十六首(其八)

国命在乎民,民命在乎食。

圣人虽复生,斯言固不易。

虚惠岂足尚,教人以姑息。

虚名岂足高,教人以缘饰。

形式: 古风

翻译

国家的命运取决于人民,人民的生命在于食物。
即使圣人再生,这句话也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空洞的恩惠怎能推崇,教导人们姑息迁就并不够。
虚假的名声怎能高尚,教导人们粉饰表面是错误的。

注释

国:国家。
命:命运。
在乎:取决于。
民:人民。
斯:这。
言:话。
固:本来。
易:改变。
虚惠:空洞的恩惠。
岂:怎能。
足:足够。
尚:推崇。
教人:教导人们。
姑息:迁就。
虚名:虚假的名声。
缘饰:粉饰表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秋怀三十六首》中的第八首,主题围绕国家与人民的关系以及对圣人智慧的反思。诗中强调了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食物对于国家存续的重要性,指出即使圣人再生,也不能忽视这一点,因为"国命在乎民,民命在乎食"。诗人进一步批评了空洞的恩惠和表面的名声,认为它们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应教导人们务实和真诚,"虚惠岂足尚,教人以姑息","虚名岂足高,教人以缘饰"。整首诗体现了邵雍关注民生、倡导实学的思想。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秋怀三十六首(其七)

甘瓜青如蓝,红桃鲜若血。

不忍以手拈,而况用齿齧。

其色已可爱,其味又更绝。

食此无珍言,哀哉口与舌。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秋怀三十六首(其六)

昨日思沃浆,今日思去扇。

岂止人戈矛,炎凉自交战。

利害生乎情,好尚存乎见。

欲人为善人,必须自为善。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秋怀三十六首(其五)

清湍文鸳鸯,寒潭绣鸂䳵。

长天净如水,不废秋江碧。

男子一寸心,壮士万夫敌。

菡萏香风中,扁舟会相忆。

形式: 古风

秋怀三十六首(其四)

疏雨滴高梧,微风挼弱柳。

此景岁岁同,世人自白首。

俗虑易萦仍,尘襟难抖擞。

浮生已梦中,其间强为有。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