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六十一)

五祖老人好语,只为探头太过。

香山有个方便,也要诸人共知。

透得金刚圈,细嚼铁馂馅。

一饱忘百饥,始信不相赚。

形式: 偈颂

翻译

五祖老人的话语深意,只因他探问得过于深入。
在香山有一个便利的法则,也需要大家共同了解。
能够穿透金刚般坚固的束缚,细细品味铁馂(比喻艰难之事)中的精华。
一旦满足,就能忘记长久的饥饿,这才真正相信不会被欺骗。

注释

五祖:指禅宗五祖之一,可能在这里象征智慧或经验丰富的长者。
探头太过:过分的好奇或追问。
香山:可能指代某个地方或某种智慧的象征。
方便:此处可能指一种修行或生活的智慧法则。
共知:大家都知道或需要知道的。
金刚圈:比喻难以突破的困境或障碍。
铁馂馅:比喻艰难的任务或挑战。
一饱:指满足或得到满足。
百饥:长期的困扰或欲望。
不相赚:不会欺骗或误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崇岳所作的偈颂,以对话的形式表达禅意。"五祖老人好语"可能指的是禅宗五祖之一的弘忍大师,他的教诲被视为智慧之言。"只为探头太过"暗示修行者不应过于执着于表面的领悟,而应深入内心。

"香山有个方便"提到的是著名的香山居士白居易,这里借他的名号寓指一种简便易行的佛法路径。"也要诸人共知"强调佛法并非秘密,而是要大家共同理解和实践。

"透得金刚圈,细嚼铁馂馅"运用了比喻,金刚圈象征难以突破的障碍,铁馂馅则可能象征佛法的深奥难解。通过深入理解,才能真正体验到佛法的精髓。

"一饱忘百饥,始信不相赚"意思是说,一旦真正领悟佛法,就能忘记一切困惑和欲望,从而确信佛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不会被欺骗。

总的来说,这首诗教导人们在修行中要放下执着,深入体会佛法,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和满足。

收录诗词(250)

释崇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三二~一二○二),俗姓吴。二十三岁受戒於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於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於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历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乾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於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隐,命为首座。不久出世於平江府阳山澄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为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隐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众。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

  • 号:松源
  • 籍贯:处州龙泉(今属浙江)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六十)

有时堆堆坐禅,有时一向打閧。

年来行脚衲僧,都是个般病痛。报君知,休打閧。

入门拚却个浑身,头头自有生蛇弄。

形式: 偈颂 押[送]韵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五十八)

空手把锄头,蚊子上铁牛。

步行骑水牛,黄河水逆流。

人从桥上过,猛虎当路坐。

桥流水不流,佛祖是仇雠。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五十七)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祖师来也还见么,切忌扶篱摸壁。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五十五)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匝地普天收不得,都来不直半分钱。

形式: 偈颂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