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

琐琐来学子,从我问古风。

谓言古之人,学不求世功。

以其明智馀,施与天下同。

能知学为身,自不恤穷通。

童子顾我笑,是言得无蒙。

斯道使可遵,曾不闻父翁。

谓言童子归,益自谋厥躬。

吾不能尔言,亦不必尔从。

形式: 古风

翻译

纷至沓来的学子们,向我询问古人的风尚。
他们说古人学习,并非追求世俗的功名。
因为他们的智慧富余,愿意将其分享给天下人。
懂得学习是为了自身,自然不会忧虑困厄或显达。
孩童看着我笑,是否觉得我说的话有些蒙昧。
这道理如果可以遵循,我父亲从未这样教导过。
他们说孩童回去后,会更加自我谋划人生。
我无法如此表达,你们也不必完全听从我的话。

注释

学子:学生。
从:听从。
古风:古代的风气或学问。
世功:世俗的功名利禄。
施与:给予,分享。
恤:忧虑。
穷通:困厄和显达。
蒙:蒙昧,不明了。
遵:遵循。
父翁:父亲。
谋:谋划。
尔: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一位学者在教育学生,讨论古代的学习风格。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功名的学习态度,即学习不应仅追求现实中的功效或成就,而是应该注重个人修养和智慧的提升。"以其明智馀,施与天下同"一句,强调了学者应当以自己的智慧去关照和贡献于世界。

诗中还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一种师生关系的亲密与互动。童子(学生)的笑容和归向,象征着知识的传承和个人的成长。而最后学者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即尽管不能完全遵循某种固定的言论,也不必然要跟随他人的观点,这体现了一种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古风学习的探讨,传递出一种崇尚智慧、追求个人修养,并且强调独立思考的教育理念。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招束伯仁杜子长夜话

久阴忽晴已可赏,况复夜气驱蚊藏。

清风逆回六月热,急雨借得三秋凉。

非惟归云人目快,更有白月天心当。

从来万古有未尽,待子一夕心胸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松休操

蔚彼南山,有松其猗。孰堂而基,孰坏不支。

远莫与识,其斩以狙猿之杙。

是近是度,谓家之无桷。呜呼松乎,余归此休乎。

形式: 琴操

松江曲

松江深处八九尺,去眼百里长风波。

吾山井泉废不汲,一泓不知深几何。

君家自无千尺绠,那知江深不如井。

形式: 古风

终雌操

林鸠之雌兮,不有巢而子兮,而有巢以止兮。

吁嗟乎已兮,终巢之从兮,吁嗟乎雄兮。

终巢之乐兮,吁嗟乎鹊兮。

形式: 琴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