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隆中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代俊杰如诸葛亮的敬仰和对其智谋的赞美。首句“俊杰拥书观大略”描绘了诸葛亮博览群书,胸怀大志的形象。次句“致远襟怀安淡泊”赞扬他淡泊名利的品格,显示出其高尚的情操。
诗人感慨诸葛亮的谨慎和可靠,“平生谨慎有君知”,并强调他是可以信赖的忠诚之士。“鱼水交欢起卧龙”以鱼水关系比喻君臣契合,诸葛亮如同卧龙出山,辅佐明主。“纶巾羽扇倍雍容”则形象地刻画了他的从容风度。
然而,诗人也暗示了诸葛亮的才华并未得到充分赏识,“世主岂无求贤意,天下才多恨未逢”,表达了对诸葛亮未被当时君主重用的遗憾。接着,诗人提到诸葛亮与伊尹、吕尚的比较,认为他在伯仲之间,但未被世人广泛认知。
最后,诗人感叹诸葛亮的文采虽未被世人普遍赞赏,但仍得到了像徐颍川和崔博陵这样的知音认可。他以“男儿有志长落落”赞美诸葛亮的坚韧不拔,即使未被重用,其精神风范仍流传千古。
结尾处,诗人借罗者(指猎人)和鹍鹏(大鸟)的隐喻,表达出对诸葛亮志向高远、不受拘束的敬佩,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既客观又充满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