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年年扯空布袋,少米无柴,只剩得大肚宽肠,为告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布施;
日日坐冷山门,接张待李,但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甚么来由。
此联描绘了弥勒佛殿内的一幅生动场景。上联以“年年扯空布袋,少米无柴”开篇,形象地展现了弥勒佛的慈悲与宽容,即便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内心的富足与满足。接着,“只剩得大肚宽肠”,进一步强调了弥勒佛的豁达与包容,其大肚象征着对世间万物的接纳与理解。最后,“为告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布施”,则表达了弥勒佛对于信徒的教诲,即真正的布施并非物质上的给予,而是内心的信念与善良。
下联“日日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描绘了弥勒佛每日接待众生的情景,无论来者身份如何,都以平等之心相待。通过“但见他欢天喜地”的描述,展现了信徒们在见到弥勒佛后内心的喜悦与满足。最后,“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甚么来由”,则以提问的方式,引人深思,暗示了弥勒佛之所以能够得到信徒们的欢喜与敬仰,是因为其内心的快乐与满足,而非外在的物质或地位。
整体而言,此联巧妙地运用了生活化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不仅展现了弥勒佛的形象特点,也传达了佛教中关于慈悲、宽容、平等以及内在精神追求的重要理念。
不详
捷径不在终南,河水洋洋,大有佳处;
补缺何须吏部,睢工衮衮,竟开便门。
冠飞堞半亩亭台,就金井玉池,坐见莺花作雨;
抗平山四时风月,遮香车画舫,同流游览长春。
大富贵,亦寿考;蓄道德,能文章。
辇辈同车,人尽知非矣;究宄各盖,君其忘八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