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翁有五更读书示子诗予亦次韵

秋风蟋蟀床下鸣,茅茨耿耿秋灯明。

老夫掩卷发深喟,起视河汉初参横。

世人饮食几知味,眼底古今复泾渭。

藩篱是笔屋是书,风叶尘埃力空费。

六籍在天日月存,我亦收拾还本根。

此事儿辈未可论,纷纷场屋争作元。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风吹过,床下蟋蟀声声,简陋茅屋内,秋夜灯火明亮。
老夫放下书卷,深深感叹,起身仰望天河,只见参宿横挂天边。
世人忙于生计,又有几人能品味生活的真谛,眼前世事变迁,如同泾渭分明。
生活如篱笆,知识如书籍,但风尘仆仆的努力往往徒劳无功。
虽然六经经典犹在,日月长存,我也要回归根本,寻找自我。
这些道理,后辈们或许难以理解,他们只在科举场上争名夺利。

注释

秋风:秋季的风。
蟋蟀:一种秋天常见的昆虫。
茅茨:简陋的茅草屋。
耿耿:形容灯火明亮。
河汉:银河。
参横:参宿星横过天空。
饮食:日常生活。
泾渭:比喻事物的界限分明。
藩篱:比喻生活的限制或障碍。
六籍:古代儒家经典。
本根:事物的根本或本质。
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
元: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者在秋夜的寂静中专心阅读的场景。蟋蟀在床下鸣叫,茅茨燃烧发出明亮的光芒,营造出一种安静而又明亮的读书环境。老人偶尔抬头,看到了河汉星辰初露其横卧之姿,这不仅是对夜空的观察,也象征着他对宇宙、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中“世人饮食几知味,眼底古今复泾渭”两句,表达了老者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感受与品味缺失的感慨,以及他自身对历史古今的深切理解和辨识。藩篱与屋舍代表着书房,书籍则是诗人思考、创作的工具,这些都是无用的奢侈,只留下了风中的叶子和尘埃。

“六籍在天日月存,我亦收拾还本根”表明诗人将目光投向古典经典,对其深信不疑,并努力追寻自己的文化根源。这一思想行为超越了世俗纷争,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态度。

最后,“此事儿辈未可论,纷纷场屋争作元”则表现出了诗人对于下一代是否能理解和继承这种高远理念的疑惑,以及对世间喧嚣与竞逐的无奈。整首诗通过老者夜读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对于生活、历史、文化传承等深刻的思考和情感。

收录诗词(18)

宋庆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郊行偶成

野水连天阔,孤舟尽日閒。

会须风雨过,一济谅非难。

形式: 五言绝句

哭赵东阁

秋风惨欲割,秋月明不发。

谁令声名高,竟使寿命折。

往年失四灵,诗道微一发。

缟素革织组,宫徵节乱聒。

力排唐末陋,意与风雅轧。

清庙不待陈,黄壤讵能没。

新篇今寂寞,故墨慎无忽。

形式: 古风

句(其一)

城中岂云隘,我见无夷途。

所以庞德公,车不向此驱。

斜阳挂林杪,野花续春馀。

形式:

湘是相分义,漓为离别名。

形式: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