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杨士奇在明朝时期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首句“白云原上经行日”以“白云”和“原上”营造出一种悠远、宁静的自然景象,仿佛引领读者穿越时空,回到了诗人曾经行走过的辽阔草原。接着,“傍墓曾看草结庐”一句,通过“傍墓”和“草结庐”的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也暗示了生命终将归于尘土的主题。
后两句“今日都门复相送,绿袍分教赴姑苏”,则将思绪拉回现实,描述了诗人再次面对离别的情景。在京城的城门(都门)前,他与人道别,而自己则身着象征官职的“绿袍”,即将前往姑苏(今江苏苏州)。这里的“绿袍”不仅指代了诗人的身份和地位,也暗含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追忆以及对当下命运的感慨。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