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通州水月庵的清幽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寄托。首句“凫翁三五嬉晴沙”,以野鸭戏水起兴,展现晴日下的宁静画面。次句“残僧闲关如退衙”,通过描绘孤独的僧人,暗示庵中的寂寥氛围,犹如官署下班后的闲静。
“黄芦苦竹隐缺岸,水荭往往飘残花”两句,运用自然景物,描绘出芦苇、苦竹与残花的凋零,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诗人借濠濮之境表达超然心境,“濠濮会心岂在远”,意指心灵的契合无需远寻,寓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水关上接鲍丘水,伯圭战地啼寒鸦”则引入历史遗迹,鲍丘水和战地寒鸦增添了时空感,使诗境更为深远。接下来的诗句“卓老一抔没荆棘,惟怜文采兼奇葩”表达了对先贤卓老的怀念,以及对文采出众者的敬仰。
“古人于此两寂寞,高枕且听风炉茶”传达出诗人对古人寂寞生活的共鸣,享受当下宁静的品茗时光。最后,诗人以漕河繁忙的景象与自己的孤舟生活作对比,感叹命运多舛,表达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