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苏仲所作,题为《闲中偶成》。诗中描绘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和超然物外的境界。
首句“掩耳人间道屈伸”,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达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仿佛在说他已听不到世间的是非曲折,暗示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态度。接着,“眼前游赏满腔春”则转而描绘诗人眼前的美景,春意盎然,充满生机与活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筋骸及老凭藜杖,口腹甘贫乐菜根”两句,展现了诗人年老体衰但仍能依靠藜杖行走,面对生活的简朴,他感到满足和快乐,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豁达和对物质需求的淡泊。
“行处有花须纵酒,静时无地不看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自由自在,无论是行走在花丛中,还是静坐于云海旁,都能找到乐趣。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美的欣赏,更是一种心灵的释放和精神的寄托。
最后,“逍遥便是仙家诀,问我丹方此最真”表达了诗人认为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就是通往精神自由的途径,而这种生活方式本身,就是最好的“丹方”。这里的“丹方”并非指传统的炼丹术,而是比喻实现内心平静与和谐的方法或秘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超然态度,以及对自然美和精神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