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潜的《江上遣兴五首(其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世俗荣华与道义之间取舍的思考。首句“乐道嗜泉石”表明诗人喜好自然与朴素的生活,对道义有着深厚的兴趣。然而,“荣名慕簪笏”又反映出他对仕途名利的向往。
接下来,“智力纷相争”揭示了社会上人们为了地位和财富而激烈竞争的现象,诗人以“黄金彼何物”反问,暗示黄金虽被视为富贵象征,但在他看来,其价值并非永恒。“金多身早毙”进一步强调了财富可能带来的危险,过早消耗人的生命。
最后两句“道在名不没”和“君看淘金人,寒沙侵枯骨”则通过淘金人的形象,生动描绘出那些为追求黄金而付出惨重代价的人,他们的努力和生命最终可能只是留下一片荒凉的沙场和枯骨,以此警示世人,真正的价值在于道德和名声,它们才是永恒不灭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