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施仁思孝廉

凶音忽逐海潮来,天半愁云结不开。

到耳飞霜三伏月,惊心旱地一声雷。

未消气运兴衰感,已负乾坤干济才。

怨魄料应思故土,枝头定化子规哀。

与谁击楫誓中流,独负苍生百万忧。

有志将军难系越,无聊王粲悔依刘。

雄文犹发经天焰,傲骨难为浊世留。

见说骑鲸东海去,一时草木尽生愁。

每感恩私国士怜,相将大地扫狼烟。

我惭磨盾随人后,公肯著鞭让祖先。

大厦奈难支一木,孤坟从此了千年。

平生奇气埋非易,应发光芒夜烛天。

三年渡海奉慈闱,东望应多泪雨飞。

病竟梦鸡成不起,魂如化鹤总愁归。

天心时事真难测,城郭人民半已非。

热血满腔无处诉,感恩知己独沾衣。

鲲鹏衔奋九霄翰,谁识胸中有范韩。

毕竟志高尚忤俗,多因才大未为官。

一生实行完人少,百折刚肠入世难。

天与数奇兼命短,不教上策计全安。

不堪回首忆当时,一诀翻成永别离。

前辈风流今顿尽,古贤气谊世还谁。

吾生有恨频看剑,公去何人为定诗。

万里海天千点泪,只□樽酒吊江湄。

前无往古后无今,抱负谁能识浅深。

每遇穷途常解橐,时逢佳士辄倾襟。

贫偏爱客常悬榻,诗独惊人合铸金。

愧我粗才难作传,微吟聊壮一生心。

闻骑箕尾出尘寰,想叩刚风上帝关。

难得美人甘死报,谁令壮士不生还。

创深冀挽天心转,力竭终忧国步艰。

抱此三年应郁郁,故教饮恨入冥间。

不信昆明有劫灰,忍将逝水九牛回。

惊天手为支危出,避地家全脱险来。

渡海高人方草莽,应星徵士忽尘埃。

杜陵野老忧时切,我欲吟诗补七哀。

帝书徵向白云乡,抛却高年总断肠。

后嗣谁培兰茁秀,前程空了桂花香。

公当地下驱羊豕,我尚人间伴虎狼。

何日扁舟浮海去,冢头并吊两鸳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许梦青所作的《哭施仁思孝廉》。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悼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联“凶音忽逐海潮来,天半愁云结不开”以海潮和愁云象征友人的不幸去世,以及诗人内心的沉重悲痛。颔联“到耳飞霜三伏月,惊心旱地一声雷”运用自然景象比喻友人去世给诗人带来的震惊和哀痛,如同夏日突然响起的雷声。颈联“未消气运兴衰感,已负乾坤干济才”表达了对友人才华未展、命运多舛的感慨。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和自身经历,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如“与谁击楫誓中流,独负苍生百万忧”,表达了对友人未能实现救国救民理想的遗憾;“傲骨难为浊世留”,则体现了对友人坚持正义、不屈服于世俗的赞美。

尾联“万里海天千点泪,只□樽酒吊江湄”以广阔的海天背景,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哀思,只能以酒祭奠,寄托哀思。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情悼念,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收录诗词(19)

许梦青(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月十四日游台阳十六日抵安平家楚荣镇军招驻署中夜谈有感

又作卢敖汗漫游,雄风相送海山头。

衣冠衮衮成嚣市,椰竹萧萧近暮秋。

且向穷荒寻礼乐,敢将长揖傲公侯。

年来我已然犀倦,为语支祁不用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十月二日家敬堂总戎邀同安平观水战

我闻在昔昆明池,鱼龙起舞扬旌旗。

天子教士习水战,驱使河伯如婴儿。

又闻三千水犀甲,钱塘酣斗何爽飒。

金牛出没叠雪幢,至今江上谈兵法。

吾家威武称楼船,将军横海多象贤。

邀我安平同拭目,此事道隔三十年。

一朝训练百废举,火光轰烈波心炬。

冯夷慑伏支祁愁,桓桓罴虎艨艟旅。

夹岸观者如堵墙,都卢妙技登牙樯。

盘旋百戏不一足,疾风西下如鸟翔。

更入水中列鹅鹳,重开一幅麒麟幔。

高台鼙鼓正三挝,喊声直欲干霄汉。

归来慰问弓衣寒,持杯劳酒三军欢。

书生长揖参末座,纪述大笔回紫澜。

军容从此留图画,赤嵌城头明月挂。

障川一柱立东溟,知有七鲲中流拜。

形式: 古风

严怀谷司马同年招饮赋赠

长沙光禄称吾师,贡登王室罗瑰奇。

十年读礼惭跧伏,更得左伯相携持。

叩门访友道衷曲,邀我校书陪天禄。

延陵季子及周侯,日夕下上云龙逐。

一朝衔命驰秦关,羽书告捷歌刀环。

人生壮游须万里,来看海外三神山。

凤皇冈下逢严助,怀人历历洞庭树。

多君樽酒特地开,纵谈如读元虚赋。

千秋文字归鼎钟,公也大笔抉苍穹。

吉金乐石供搜讨,掎摭星宿昌黎功。

嗟余风尘把臂晚,匆匆又载扁舟返。

侧闻途民鼓腹歌,万家都饱芋田饭。

形式: 古风

题邱子春采芝图

祖洲一角跨东海,三千童女紫芝采。

人閒异种苦搜求,岂知徐福扁舟在。

耕烟斸月飞九天,二十四茎生琼田。

茅君一笑授颜色,眉宇爽气盈大千。

昆崙山下重回首,东方顽仙是吾友。

襟裾如水上鸿堤,与子大酌浮邱酒。

珊瑚在手葳蕤红,长生一曲歌玲珑。

君乐荷锄汧谷宅,我怀承盖甘泉宫。

牧龙旧梦无复道,四十年来风日好。

相期葆此金石姿,三田聚宝多瑶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