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元旦示徒

生恨不生空劫边,亲见藏海生红莲。

此身岂有八万四千岁,过现当来在眼前。

半生枉学道,问著总茫然。

学道不学儒,学道不学仙。

学道不学律,学道不学禅。

学道不学魔与外,学道不学圣与贤。

止学自家真面目,娘胎透脱金刚圈。

也不参究,也不攀缘。也不入保社,也不赴经筵。

一口无底钵,一个破蒲团。

尽人与我皆有分,饥来吃饭困来眠。

此是新年新佛法,珍重逢人莫浪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一种幽默而深邃的方式探讨了修行与生活的哲学。诗人成鹫在丁亥年元旦向弟子们展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宗教仪式的新佛法。他首先表达了对未能生活在空劫(佛教中指宇宙轮回的某一特定时期)的遗憾,却能亲眼见证藏海生红莲的奇迹,暗示了生命中的奇迹和可能性。

接着,诗人质疑了传统修行路径的局限性,提出不应仅仅局限于学道、学儒、学仙、学律、学禅、学魔与外、学圣与贤等传统路径,而是要探索自我本真的面目,即“自家真面目”。他强调了直接体验和内在觉醒的重要性,而非依赖于外在的教条或仪式。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修行与日常生活的融合,主张“也不参究,也不攀缘”,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独立,不受外界干扰。他鼓励弟子们“也不入保社,也不赴经筵”,即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宗教社团或仪式,而是自由地生活和思考。

最后,诗人以“一口无底钵,一个破蒲团”象征着修行者无需物质的束缚,只需内心的专注和简朴的生活方式。他强调“尽人与我皆有分,饥来吃饭困来眠”,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和需求,应顺应自然,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反问,传达了一种超越传统、回归本心的修行理念,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真理和智慧,体现了成鹫对佛法的独特理解和实践。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王屋山人琢砚歌和徐琶洲作

弘农陶泓大叫笑,山人凿破混沌窍。

崖崩峡坼端水乾,出实入虚穷窈窱。

载魂抱魄顽不顽,次第运转涳濛閒。

飞光耀目动权贵,明驼领取出梅关。

一卷礧砢见遗掷,山人得之深赏识。

大璞不琢由天然,天君独运非人力。

紫羊迎刃露肝胆,鸲鹆披沙偷觑眼。

青花绚采烟雾霾,黄龙吐气卿云烂。

三瞻四顾几经营,一圆一方胥有情。

婆娑火蜡发光怪,皮肤剥落存晶莹。

琢成贮以流黄锦,出入与俱瞑与寝。

晴窗疏注娲皇书,炼石补天天敛衽。

琶洲高士徐铎愚,囊中倾出灵蛇珠。

一唱三叹尽刻画,山人持入山僧庐。

老眼摩挲观不足,随声答响呈幽独。

有人问我山人谁,陈子臣张号王屋。

形式: 古风

柬邑明府姚齐州索蜡石

大通一室如斗大,芥子纳山山纳芥。

奇峰摄入夜明帘,远近搜罗遍空界。

昨暮山中买石归,朝来冷市携云卖。

金银生像戒悭贪,爱石成痴甘破戒。

番禺主人如水清,扁舟过我春风生。

自誇有石立堂下,俯视一切殊峥嵘。

光明皎洁天下士,巉岩礧砢山中僧。

山僧见说神气爽,欲见未见心先倾。

朱门慵作曳裾客,白屋聊为倒屣迎。

缄书致语谷城叟,静中久坐须经行。

我闻三山之下有五石,五仙骑羊成幻形。

古今变化不可测,神物或复通精灵。

仙令丹砂煮将熟,一饱挟取随登瀛。

不妨过我欢十日,兴尽任尔还仙城。

形式: 古风

赠周贲新茂才

最初识君何处边,云窝万仞孤峰巅。

我方强壮君盛年,高视阔步相后先。

客来入室大欢喜,拂拭几榻相周旋。

乃云治食当入市,举手揖客姑流连。

所居去城二十里,左右前后无人烟。

草鞋奋迅过奔马,提筐往返如飞仙。

须臾楗椎起速客,市中所有盈斋筵。

我时饱食方洗钵,合掌赞叹居亭贤。

高才疾足事云水,何难撞破三禅天。

善财慧眼马驹脚,君乎君乎胡不然。

君阳谦虚阴自许,注目相视心相怜。

别来今昔各殊世,风尘回首成天渊。

三衣卸却改缝掖,万里风云高著鞭。

老人独钓鹅潭水,潭水水清清见底。

大鱼小鱼夜不眠,飞入芦花明月里。

何人买棹一相寻,牢锁重关净如洗。

主宾款洽异当年,惆怅出门留片纸。

姓字传来忆未真,须眉说著疑相似。

似不似,昨日云窝求寂人,今竹杏坛门弟子。

灵山一会记得无,莫忘瞿昙亲嘱累。

君家古佛坐道场,直裰承当建宗旨。

归去分明举似翁,父母未生何者是。

要识那吒骨肉无,问取金刚周大士。

形式: 古风

邑明府姚齐州致政纪事

他人在官门如市,我公在官门如水。

他人去官门如水,我公去官门如市。

借问公门近若何,喧声动地黄埃起。

士夫释业农辍耕,黄童白叟肩相比。

山陬海澨走若狂,攀辕卧辙无遐迩。

邻封比邑有同情,越陌度阡何彼此。

里杵宵春将授粲,村灯夜织承筐篚。

小儿竹马野人芹,迎送交加均赤子。

千人万人通一心,大声疾呼盈百里。

九重高高唤不闻,四野萧条失怙恃。

我公大笑出县门,停车谓众且莫喧。

县官为国抚群盗,盗弭官閒勿复论。

心劳计拙愿休假,仔肩暂息皆君恩。

前官于民聊尔尔,后人似我来源源。

殷勤父老早归去,及时教子还弄孙。

父老承风尽稽首,天上天下闻此言。

口碑载道见遗爱,公论在人名不谖。

野史近添廉吏传,先数齐州姚炳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