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致细腻的画面,如同鲛人宫中精心裁剪的衣物。诗人以“量刀尺”起笔,暗示了杏花天的女子正在为春天增添新衣,裙摆宽绰,折痕如诗,展现了春天的柔美与女性的婉约。接下来,“啼莺渐老春无力”,通过莺啼的衰弱,寓言春天的逝去,东风夜笛的加入更添了几分凄美。
“芳茸嫩、萦回断迹”描绘了春草的生机与路径的曲折,暗示了时光流转中的痕迹。换上柳带,交织如织,象征着生活琐碎而紧密。绣鸳图案浅浅地沾染了香泥,显得清新而湿润,反映出春日的气息。最后,“花径苔痕沁碧”以苔痕浸润碧绿的花径作结,既写实又富有诗意,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杏花天为背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春光的流转和生活的细腻,体现了汪东清末近现代初词作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