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个人抱负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感受。"我欲偃文修武,身死名存"透露了诗人想要弃文就武,希望在战场上建立不朽的英名,即使牺牲生命也值得。"斫石通道,祈井流泉"则描绘了一种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情怀,通过刻石开道和乞求井水来比喻诗人在困境中仍然努力向前的决心。
"君肝在内,我身处边"可能暗示了诗人对君主的忠诚与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受。"荆轲拔剑,毛遂捧盘"两位历史人物的典故被用来强调勇气和忠诚。
"不为则已,為则不然"表达了一种坚持原则、不做无谓妥协的态度。而"将恐两虎共斗,势不俱全"则通过比喻手法,说明在权力争斗中双方都无法保持完全的优势。
"永□今好,长绝来怨"中的“永”字后可能缺失了一个字,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放下过去恩怨、珍惜现实和谐的愿望。最后两句"是以返迹荒径,息影柴门"则描绘了诗人最终选择归隐田园,结束一段尘世纷扰的人生旅程。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强烈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抉择,以及对于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