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竹生秋意,林园六月初。
骚人宜物色,樽酒坐庭除。
落日横孤嶂,清风满太虚。
兴高归去晚,池上采芙蕖。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傍晚,孟得之园亭的静谧与雅致。诗人以“万竹生秋意”开篇,巧妙地将夏日的竹林与秋天的意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凉氛围。接着,“林园六月初”点明时节,虽是初夏,但园中已显出几分秋意,暗示着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微妙变化。
“骚人宜物色”,诗人在此引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典故,将自己比作屈原这样的文人,表达了对眼前景致的深深喜爱和感慨。接下来,“樽酒坐庭除”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园中饮酒谈笑的情景,营造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调。
“落日横孤嶂,清风满太虚”两句,通过夕阳与山峰、清风与天空的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最后,“兴高归去晚,池上采芙蕖”则以诗人的兴致高昂收尾,不仅表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暗示了他愿意在自然中流连忘返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园中景致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们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不详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水边沙草合,林外石桥横。
云漫三秋色,河流万古声。
野花欺老鬓,林酒胜浮名。
我爱桐江叟,渔竿不世情。
共向东园酌,葫芦秋正花。
千畦散流水,万木带飞霞。
碧海仙人岛,玄都道士家。
未应骑鹤去,聊此话丹砂。
紫阁登临处,秋光入品题。
窗吞河岳尽,檐压斗牛低。
客路孤城外,仙坛万岭西。
浮丘分袂后,望断白云梯。
曾识京西路,名山梵帝家。
殿高千岭树,地落半天霞。
空外钟声彻,云边塔影斜。
老禅相对处,笑指白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