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齐山葛仙米

万颗圆珠本化工,每随泉水出无穷。

昔闻勾漏悬崖下,今见齐安绝涧中。

石髓何须数王烈,松腴空自羡乔同。

仙家风味从兹辨,试与居人话葛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此诗《咏齐山葛仙米》由清代诗人鲁瑸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葛仙米这一独特自然之物的美丽与神秘。

首句“万颗圆珠本化工”,以“万颗圆珠”比喻葛仙米的形态,形象地展现了其圆润饱满的外观,而“本化工”则暗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葛仙米生命与活力。接下来,“每随泉水出无穷”进一步描绘了葛仙米生长于泉水之中的情景,仿佛是泉水孕育了这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昔闻勾漏悬崖下,今见齐安绝涧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葛仙米的生长环境与历史传说中的勾漏悬崖相联系,又将其置于现实的齐安绝涧之中,既体现了对古代传说的追溯,也突出了当下所见的真实景象,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石髓何须数王烈,松腴空自羡乔同”两句,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王烈采石髓的故事,以及乔同羡慕松脂肥厚的情节,表达了对葛仙米独特价值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味。

最后,“仙家风味从兹辨,试与居人话葛洪”两句,点明了葛仙米与仙家之间的关联,暗示了其具有某种超凡脱俗的特性,鼓励人们去探索其背后的奥秘,并与当地居民共同分享关于葛洪(传说中的炼丹术士)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增添了文化内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葛仙米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自然咏叹之作。

收录诗词(1)

鲁瑸(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采石登太白楼

翠螺岚气合,浩荡大江流。

此日宜城客,来登最上头。

青莲老居士,高咏托层楼。

今古不相接,长歌怀旧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题画

小楼一角倚江干,放棹谁来鸭嘴滩。

立尽斜阳人不见,柳烟深锁碧窗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得蒋心余先生归舟信却寄

风骚托命卜升沉,有数星辰感更深。

海内浮云看倦眼,山中丛桂识初心。

凉飔伺病须调摄,上水移家几滞淫。

望到皖公烦系缆,料缘逋客发悲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潼关

风陵堆口净风埃,马首鸣蝉树树哀。

云入中条将雨去,人随返照过关来。

此间浩劫纷难问,无际洪荒郁不开。

三晋二崤相向晚,侧身天地一衔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