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咏齐山葛仙米》由清代诗人鲁瑸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葛仙米这一独特自然之物的美丽与神秘。
首句“万颗圆珠本化工”,以“万颗圆珠”比喻葛仙米的形态,形象地展现了其圆润饱满的外观,而“本化工”则暗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葛仙米生命与活力。接下来,“每随泉水出无穷”进一步描绘了葛仙米生长于泉水之中的情景,仿佛是泉水孕育了这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昔闻勾漏悬崖下,今见齐安绝涧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葛仙米的生长环境与历史传说中的勾漏悬崖相联系,又将其置于现实的齐安绝涧之中,既体现了对古代传说的追溯,也突出了当下所见的真实景象,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石髓何须数王烈,松腴空自羡乔同”两句,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王烈采石髓的故事,以及乔同羡慕松脂肥厚的情节,表达了对葛仙米独特价值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味。
最后,“仙家风味从兹辨,试与居人话葛洪”两句,点明了葛仙米与仙家之间的关联,暗示了其具有某种超凡脱俗的特性,鼓励人们去探索其背后的奥秘,并与当地居民共同分享关于葛洪(传说中的炼丹术士)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增添了文化内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葛仙米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自然咏叹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