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答范遵甫》由清代诗人王翃所作,通过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首联“浊酒空怀田舍歌,百年身世半蹉跎。”开篇即以“浊酒”与“田舍歌”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诗人借酒消愁,却难以忘怀过往的辛酸与挫折,表达了对岁月流逝、人生坎坷的感慨。
颔联“人归野径残阳尽,家在寒塘落叶多。”进一步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象,夕阳西下,野径归人,寒塘边落叶满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意境,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颈联“好竹不嫌愁里看,名山窃喜梦中过。”转而以“好竹”与“名山”为喻,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向往自然的心态。即使在愁苦之中,诗人仍能欣赏到竹子的坚韧之美;在梦中,他得以自由地穿越名山大川,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尾联“馀生欲逐渔樵去,白发于今奈老何。”诗人表达了对晚年生活的向往,希望像渔夫和樵夫一样,过着简单自在的生活。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白发与不可避免的老去,诗人又感到了无奈与悲哀,流露出对生命终将逝去的深深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