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战国曾闻挟两戈,病中军不渡交河。
一身同为明庭死,死敌强于死病多。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白珽所作,名为《战国》。诗中“曾闻挟两戈,病中军不渡交河”表达了古战国时期勇士即便身患重病也不愿意撤离战场的情形,其中“挟两戈”指的是拿着双刃的短剑,而“病中军”则是指生病中的将士。接着,“一身同为明庭死,死敌强于死病多”则通过对比生与死、疾病与战场上的牺牲来表达出诗人对于忠诚和勇气的赞扬。
这首诗充满了豪迈之情,展示了一种生命不惧牺牲、宁愿为信念而死去的精神面貌。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回忆,诗人传达了对当时战乱和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忠诚与勇气的崇尚。
此外,由于您提供了《止征妇哭》的标题,但并未给出具体内容,所以在这里没有进行鉴赏。如果有需要,我可以为您解读这首诗,只需提供诗文即可。
不详
原是四明名儒舒少度的遗腹子,后为钱塘人白某收作嗣子。工诗赋,曾与当时名士结社,称“月泉吟社”。他的诗,题材多为描绘自然秀丽风光、农村田园生活,也有反映民生疾苦及时政的
湖田漠漠水禽飞,堤柳斜斜带夕晖。
二月江南好天气,初阳台上惬春衣。
隐约湖山一点青,秋风归去阻云程。
贝宫珠阙无寻处,夜夜凌波哭月明。
倚空楼阁竞翚飞,铁凤金铃一望齐。
多少流民无片瓦,江南四月雨凄凄。
惊羽穿林看细碎,健舆绕石听攲斜。
道人住近茅峰北,一簇楼台五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