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陵道院

阙角溪城下,千年黑蟒蟠。

云深仙宅窅,竹密醮坛寒。

汉量铜花绿,隋钟火籀丹。

天风步虚静,微月听鸣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在溪城的角落,千年老蟒蜿蜒盘旋。
云雾深处隐藏着仙人的居所,竹林幽深,寒气笼罩着道观的坛场。
汉代铜器闪烁着翠绿色的花纹,隋朝的钟声刻有古篆般的红色字符。
清风徐来,伴随着天籁般的步虚声,微弱的月光下能听到銮铃的响动。

注释

阙角:城楼的角落。
溪城:小溪环绕的城市。
千年:极长的时间。
黑蟒:巨大的黑色蟒蛇。
蟠:盘绕。
仙宅:仙人的住所。
窅:深远、幽深。
竹密:竹林茂密。
醮坛:道教举行祭祀或斋戒的场所。
寒:寒冷。
汉量:汉代的量器。
铜花绿:铜器上的绿色斑纹。
隋钟:隋朝的钟。
火籀丹:火红的古文字(籀文,一种古老的汉字书体)。
天风:自然界的清风。
步虚:道士踏空而行的法术。
静:宁静。
微月:微弱的月光。
鸣銮:銮铃的声音。

鉴赏

这首宋诗《宛陵道院》是陈允平所作,描绘了一幅宛陵道院的神秘而宁静的画面。首句“阙角溪城下”点明了道院坐落在溪流边的古城墙角落,有一种历史的沉淀感。"千年黑蟒蟠"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道院古老而庄重的氛围,仿佛有千年老蟒盘踞其旁。

接下来的两句“云深仙宅窅,竹密醮坛寒”,进一步渲染了道院的幽深和神秘,宛如仙境,云雾缭绕,竹林幽深,醮坛(道教举行仪式的地方)显得冷寂清寒。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道教修行的超凡脱俗。

“汉量铜花绿,隋钟火籀丹”则借历史典故,暗示道院历史悠久,铜器泛着绿色,隋代的钟声回荡,篆刻的经文如丹色鲜艳,增添了道院的文化底蕴。

最后两句“天风步虚静,微月听鸣銮”,以天风轻拂、月光微照,以及远处传来的銮铃声,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意境,让人感受到道院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禅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宛陵道院的风貌,展现了其历史积淀、神秘气息和超然境界,给人以深深的文化韵味。

收录诗词(348)

陈允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衡仲。生卒年俱不确定,“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 字:君衡
  • 号:西麓
  • 籍贯: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
  • 生卒年:1215-1220

相关古诗词

终日

终日怀人凭曲栏,馀阴未放客衣单。

祇缘二月风光澹,别作一般天气看。

梅粉有香销夜雨,柳丝无力受春寒。

闲情漠漠难拘管,自逐轻鸥下急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采桑行

妾本秦罗敷,家住曲江曲。

门前杨柳青,春风啼布谷。

树头桑初芽,家家蚕始浴。

相呼出采桑,采桑如采玉。

屈曲回高枝,攀条剪柔绿。

朝晴采桑南,暮雨采桑北。

采得桑归迟,小姑怨相促。

陌上绮罗人,问妾眉何蹙。

妾恨妾自知,问妾何所欲。

消磨三十春,渐喜蚕上簇。

七日收得茧百斤,十日缫成丝两束。

一丝一线工,织成罗与縠。

百人共辛勤,一人衣不足。

举头忽见桑叶黄,低头垂泪羞布裳。

形式: 古风

青龙渡头

天阔雁飞飞,淞江鲈正肥。

柳风欺客帽,松露湿僧衣。

塔影随潮没,钟声隔岸微。

不堪回首处,何日可东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春闺

终日怀人倚翠阑,别长愁觉钏金宽。

颦眉钿叶抛鸳甃,弹泪灯花落凤盘。

梅粉有香供夜雨,柳丝无力受春寒。

阶前拾得相思子,自结罗囊绣合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