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遣四首(其三)

谁云至理宗无相,大道由来万法兼。

且以声音为佛事,晓敲清磬诵华严。

形式: 古风 押[盐]韵

翻译

谁说最高的道理不显现,大道自古以来包含万物。
暂且把声音当作佛法活动,清晨敲响清脆的磬声,诵读《华严经》。

注释

至理:最高的道理,指佛教中的真理或宇宙法则。
宗无相:佛教中认为真理无形无相,超越一切形式。
大道:指自然法则或宇宙的根本原则。
万法兼:万物皆包含其中,一切法门都统一于大道。
佛事:佛教中的宗教活动,如诵经、礼拜等。
清磬:寺庙中用于僧侣修行的清脆石磬。
华严:《华严经》,佛教经典之一,内容深奥宏博。

鉴赏

这句诗出自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张耒的作品《自遣四首·其三》。在这短暂而深邃的开篇之中,诗人探讨了佛教哲学与修行之间的关系。

"谁云至理宗无相,大道由来万法兼。"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融汇诸法于一体的境界。"至理"指的是最深刻的真理或宇宙的根本原则,"宗无相"则意味着这种真理超越了世间的一切形象与区分,是无所不包且无从描述的。本句中“大道”一词,与古代哲学中的“道”概念相呼应,指的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这两句诗强调了一种宇宙观,即认为万物都是由同一个根本原则衍生而出的。

"且以声音为佛事,晓敲清磬诵华严。" 这两句则转向了具体的修行活动。在这里,“声音”指的是梵唄或是佛教中的咒语,它被视作一种与佛法相契合的声音表现形式。"佛事"泛指一切与佛教修持相关的事务。"晓敲清磬"则形容早晨的钟声,而“诵华严”则特指念诵《华严经》,这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强调了宇宙间众生本来具备的清净佛性以及一切现象皆为互相依存的关系。

整首诗通过对真理与修行的探讨,以及融合声音、仪式和经文的方式,展现了一种追求宇宙真谛与个人解脱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自遣四首(其二)

谁云造化本无情,利害乘除理甚平。

莫逐众情生愠喜,君看三四孰亏盈。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自遣四首(其一)

是非得失一区区,蚊蚋啾啾共一壶。

不学退之求羽翼,惟凭一梦到华胥。

形式: 古风

至后早赴馆二首(其二)

城围残雪寒催晓,宫近晴云暖欲春。

谁觉风光添一线,玉壶漏水报鸡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至后早赴馆二首(其一)

红蜡妆梅冷未黏,柳条偷暖作纤纤。

高楼残白谁家雪,尽日天寒不捲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