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炼石补天得天字

试问娲皇未出前,彼苍缺陷几何年。

讵开混沌无完璧,直赖神功善补天。

石炼烘炉融五色,磨经妙手得重旋。

何殊附会荒唐说,月可修成海可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以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哲学思考与自然观照,展现出诗人对宇宙、时间以及人类创造力的深刻洞察。

首句“试问娲皇未出前,彼苍缺陷几何年”,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主题,将读者带入一个关于宇宙创世之初的遐想之中。这里,“彼苍”指的是天空或宇宙,通过询问“缺陷几何年”,诗人提出了关于宇宙完整性的疑问,暗示了对宇宙起源和结构的探索。

接下来的“讵开混沌无完璧,直赖神功善补天”,是对神话故事的直接引用,同时也蕴含着对自然修复力量的赞美。通过“混沌”这一概念,诗人探讨了宇宙形成之初的状态,而“神功善补天”则表达了对自然修复能力的敬畏与赞美。

“石炼烘炉融五色,磨经妙手得重旋”,这两句描绘了女娲炼石补天的过程,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创造与修复的美妙过程。通过“五色”和“重旋”的描述,诗人不仅赞美了色彩的丰富和变化,也隐喻了自然界中多样性和循环不息的生命力。

最后,“何殊附会荒唐说,月可修成海可填”,这两句以反问的形式,对那些试图通过人为手段改变自然规律的想法提出了质疑。诗人认为,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是不可轻易破坏的,任何试图违背自然法则的行为都是荒谬的。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思熟虑,强调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女娲炼石补天神话的重新解读,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思,也传达了对自然、宇宙以及人类自身创造力的深刻认识和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7)

安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寿春台八叔大人九十

阜乡仙裔出群生,齿德精神莫与京。

远绍宋贤传世泽,重恢明府旧家声。

敬宗收族惟培本,积善勤施岂钓名。

四代一堂身庆健,九龄三牧国恩荣。

耄年矍铄偏多兴,蔗境风流倍有情。

秀毓胶山挺人瑞,祥钟蓉泽会耆英。

筵开阆苑剖鳞脯,乐奏瑶台引凤笙。

更祝期颐登上寿,叨陪仙侣再飞觥。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九日同丁君任茂才山阁坐雨

邂逅仍佳节,携尊坐素秋。

鸟投霜后树,人上雨中楼。

胜气凭湖海,雄文望斗牛。

相看慷慨甚,含笑脱吴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访邹彦公茂才

小筑傍名泉,春风试雨前。

开琴班草坐,把卷枕云眠。

杖底三山兴,尊中十日缘。

渡头分手处,钟寺隔湖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集耕烟阁

小阁纵清欢,人都不著冠。

大巫诗胆壮,小阮酒肠宽。

竹露千竿响,松风一树寒。

夜红三见跋,宁惜斗阑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