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云

断云秋望阔,山霭夕成霞。

凄冷初高月,喧阗未定鸦。

伏羁良马瘦,挂壁宝月斜。

寂寂山城夜,明灯照鬓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秋天的云层被切割得宽广,傍晚时分山间的雾气化作晚霞。
初升的月亮带来一丝凄冷,而乌鸦的嘈杂声还未平息。
被囚禁的骏马因饥饿而消瘦,挂在墙上的宝镜映照出斜阳的余晖。
寂静的山城夜晚,明亮的灯火照亮了斑白的鬓发。

注释

断云:破碎的云层。
秋望:秋天远望。
阔:宽广。
山霭:山间的雾气。
夕成霞:傍晚变为晚霞。
凄冷:寒冷凄凉。
初高月:刚刚升起的月亮。
喧阗:嘈杂。
未定鸦:乌鸦的叫声还未停止。
伏羁:被囚禁。
良马:骏马。
瘦:消瘦。
挂壁:挂在墙上。
宝月:珍贵的镜子,也指月亮。
寂寂:寂静无声。
山城:山区的城市。
夜:夜晚。
明灯:明亮的灯火。
鬓华:两鬓的白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末傍晚的山城景象,充满了静谧与孤寂的氛围。开篇“断云秋望阔,山霭夕成霞”两句,以云和霞作为视角转换,表达了远眺时空阔远的意境,同时也描绘出山色渐浓、暮色将至的景象。

“凄冷初高月,喧阗未定鸦”中的“凄冷”二字烘托出了秋夜的凉意,而“初高月”则是夜幕初启时分,月亮尚未升至最高点,带来一种静谧与孤独。紧接着,“喧阗未定鸦”显示了群鸦归巢的声音虽然杂乱,但并没有完全安顿下来,似乎也感受到了秋夜的寂寞。

接下来的“伏羁良马瘦,挂壁宝月斜”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清与萧索。这里的“伏羁良马瘦”描绘了一匹优良但却显得瘦弱的马儿,透露出一种不为人知的哀愁。而“挂壁宝月斜”则是室内的明亮之物——月光,透过窗棂斜射进来,与外面的夜色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寂寂山城夜,明灯照鬓华”则直接点出了夜晚的静谧与安宁。这里的“寂寂”加重了夜晚的沉静,而“明灯照鬓华”则是室内的温馨之物——灯光,它映照着窗棂上的霜华,既是对比,也强化了室外与室内的分界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出一幅秋夜山城的寂静图景,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清冷而又有些许温暖的氛围。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晚发寿春浮桥望寿阳楼怀古

烟水苍茫古岸高,危楼缥缈枕波涛。

山围粉堞青屏合,桥跨长淮百舰牢。

争战往年空故国,登临行客叹前朝。

青旗试问谁家酒,风雨蒹葭晚渡遥。

形式: 七言律诗

晚归寄无咎二首(其二)

屋东云移山,屋西日半壁。

馀天一剑清,远雨万丝白。

官事痴可了,未遭官长责。

惟应晁夫子,不可别顷刻。

形式: 古风

晚归寄无咎二首(其一)

雨气入古屋,薄帷生夜清。

想君拥鼻坐,端学苦吟生。

泥深欺我马,归卧日半楹。

浩然有奇想,非子定谁评。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晚同永源小酌漫成

庭竹晚风细,阶莎络纬鸣。

连山沉落日,万窍起秋声。

客思方凄切,流年可叹惊。

平生一樽酒,正为此时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