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兄鹤洲购赠元氏赞皇石刻有汉篆三公碑甚奇喜极复求沈君愚溪觅之

古人不可见,古迹亦有数。

灵奇秘幽邈,难致空怀慕。

杨兄元氏来,古物欣所聚。

启箧见百幅,如涉山阴路。

墨翠开春岩,字明点烟鹭。

坛山强弩张,白石神虎步。

封龙残字四,亦得褚欧趣。

最奇三公碑,琳琅汉玉箸。

虫蚀二百字,瘦蛟蟠老树。

疏密任意为,篆隶体兼具。

或屈玉折刀,或悬针垂露。

或疾若风行,或郁若云布。

辨文知冯君,祷降甘雨屡。

绝类五凤砖,证字亦有鲁。

欧赵录不同,或未身亲遇。

我见诚奇缘,狂喜不能语。

平生嗜古癖,于此得饱饫。

汉代六名山,元氏碑尤著。

便欲策杖探,羁栖苦难赴。

官阁有休文,神交托心素。

遥结岁寒盟,可同金石固。

驰求三百番,疗我烟霞痼。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黄易的诗描绘了诗人对古代文物的热爱和欣赏。他感叹古人不可见,但通过杨兄元氏的收藏,得以一窥古迹的灵奇与神秘。诗人对元氏所获的百幅石刻赞叹不已,墨色如春岩,字迹清晰如烟鹭,展现了丰富的艺术风格,既有强劲的弩张之势,又有神虎漫步的意境。特别是那三公碑,犹如琳琅汉玉,虽经虫蚀,字形仍显瘦蛟蟠老树的韵味,篆隶兼备,笔法变化多端。

诗人提到的冯君与五凤砖,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石刻的独特价值,与欧赵的记录有所不同,可能是亲身所见的珍品。诗人对于能亲眼目睹这些奇缘感到狂喜,满足了平生对古物的痴迷。元氏的收藏尤其以汉代六名山之一的碑刻闻名,诗人虽想亲自探访,但由于现实羁绊难以成行。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愿与友人神交心素,共同坚守对古文化的热爱,即使不能亲身探寻,也能通过精神上的交流,疗愈他对古迹的深深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充分展示了诗人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崇敬和追求。

收录诗词(6)

黄易(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官山东济宁运河同知,于河防事宜及漕运诸务筹画备至。嗜金石,所蓄金石甲于一时。工诗文,善填词,精于摹印。画墨梅有逸致。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小蓬莱阁诗》、《秋盦词草》

  • 字:小松
  • 籍贯:浙江钱塘
  • 生卒年:1744—1802

相关古诗词

游洛阳道中

嵩少归来指洛阳,崎岖历后尽康庄。

人夸走马看花地,我爱寻僧选佛场。

苔藓残碑迷汉魏,战争旧垒认隋唐。

前贤只羡西崖好,配食香山葺小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忆祁山

祁山高峨峨,群蛮如聚族。

万叠杳霭间,高低骋游目。

九疑相与青,碧云迷其麓。

秀色撑晴空,翠黛皴满幅。

想见丹崖翁,此中卜幽筑。

何时挂冠去,与子同空谷。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在屯值寒食节

时节牵归梦,猿啼梦又阑。

宦情原不热,旅食本长寒。

何异投荒客,真成耐冷官。

我非无麦饭,欲洒墓田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黄鹤楼

倚城百尺上危楼,云白山青汉水浮。

岂有神仙能不死,是谁诗句合长留。

烟波东是还家路,风浪中多待渡舟。

同一登临怀抱各,何妨崔灏在前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