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献花岩作(其一)

名山隔岁与心期,古寺经过再赋诗。

僮仆解装先藉草,主僧留客旋烹葵。

泉鸣涧壑秋生驶,树隐房栊日上迟。

岂独有缘参法界,同行吏部共襟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朱应登在明朝时期,于献花岩古寺留宿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禅宗法界的向往。

首联“名山隔岁与心期,古寺经过再赋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山的向往之情,以及在经过古寺时再次赋诗的喜悦。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对禅宗法界的追求和向往。

颔联“僮仆解装先藉草,主僧留客旋烹葵”描绘了诗人在古寺中的生活细节。僮仆为他铺好草席,主僧热情地款待客人,亲自下厨烹饪葵菜。这一场景温馨而亲切,展现了古寺僧侣们的待客之道,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颈联“泉鸣涧壑秋生驶,树隐房栊日上迟”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献花岩古寺周围的环境之美。泉水在山谷间潺潺流淌,仿佛秋天的脚步匆匆;树木掩映着房屋,太阳升起得似乎格外缓慢。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也营造了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平和。

尾联“岂独有缘参法界,同行吏部共襟期”表达了诗人不仅因为与法界的缘分而来到此地,更是与同行的官员们共享着对自然、对禅宗法界的共同追求和向往。这句诗揭示了诗人与同行者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他们共同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禅宗法界的向往,以及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20)

朱应登(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二年进士,除南京户部主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云南参政。为人爽直,恃才傲物。诗宗盛唐,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十才子。有《凌溪集》

  • 字:升之
  • 号:凌溪
  • 籍贯:扬州府宝应
  • 生卒年:1477—1526

相关古诗词

宿献花岩作(其二)

长廊卷幔得閒凭,南国秋容望不胜。

香阁梵音传远磬,石幢寒影护悬灯。

山深疑有长生药,寺古应多入定僧。

人语忽然飘下界,始知身在白云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送别王临安

春风五马出江城,绣臆金腰刺史荣。

壮士买牛销旧剑,蛮兵驱象迓前旌。

武侯祠下焚香过,判丈山头露冕行。

暂去还来知不久,底须回首望宸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凭虚阁饯别刘元瑞校书湖南

禅林高阁散烟霏,灌木阴阴燕子飞。

酌酒共怜为别易,乘桴谁谓远游非。

白蘋洲畔心先到,绿草湖南路不违。

世事浮沈何足问,愿言长自保音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张润之邀游清江道院时与家弟同集

仙台微雨及新秋,竹溆凉风恋旧游。

座有名香消白日,路多瑶草别丹丘。

同行小谢诗尤健,共醉麻姑意更酬。

怅别更逢真境好,不堪乘夜渡淮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