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谢守携猿东路长,袅藤穿竹似潇湘。
碧山初暝啸秋月,红树生寒啼晓霜。
陌上楚人皆驻马,里中巴客半归乡。
心知欲借南游侣,未到三声恐断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林景象,充满了动人心魄的意境和情感。诗人通过对猿东路长、碧山初暝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共同游历的渴望。
"谢守携猿东路长"一句,以猿作为陪伴,强调了诗人在这条道路上的孤独与漫长。"袅藤穿竹似潇湘"则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藤蔓缠绕竹子的景象,给人以幽深和静谧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碧山初暝啸秋月,红树生寒啼晓霜",分别描写了傍晚时分山林中的明月与清晨时分树木上的霜花。诗人通过月亮和霜花的描绘,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也暗示了一种孤寂与寒冷之感。
"陌上楚人皆驻马,里中巴客半归乡"两句,则转换了环境,表现了诗人对于远方游子和旅人的关心。楚地的人们在外驻扎,而巴地的行人则半途而返,这反映出一种对故土的思念,以及旅途中的孤独感。
最后,"心知欲借南游侣,未到三声恐断肠"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南方美丽风光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这里的"三声"可能指的是某种信号或者是时间的概念,而"恐断肠"则形象地表现出内心的激动与不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美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友情之重以及对远方美好风光的向往。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世界。
不详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碧油红旆想青衿,积雪窗前尽日吟。
巢鹤去时云树老,卧龙归处石潭深。
道傍苦李犹垂实,城外甘棠已布阴。
宾御莫辞岩下醉,武丁高枕待为霖。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青山有志路犹赊,心在琴书自忆家。
醉别庾楼山色晓,夜归萧寺月光斜。
落帆露湿回塘柳,别院风惊满地花。
他日此身须报德,莫言空爱旧烟霞。
水晚云秋山不穷,自疑身在画屏中。
孤舟移棹一江月,高阁捲帘千树风。
窗下覆棋残局在,橘边沽酒半坛空。
早炊香稻待鲈鲙,南渚未明寻钓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