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白莲用仲殊韵

水风清暑,记平湖十里,寒生纨素。

罗袜尘轻云冉冉,彷佛凌波仙女。

雪艳明秋琼肌沁露,香满西陵浦。

兰舟一叶,月明曾到深处。

谁念玉佩飘零,翠房凄冷,几度相思苦。

异地相看浑是梦,忍把荷觞深注。

碧藕多丝,翠茎有刺,脉脉愁烟雨。

江云撩乱,倚阑终日凝伫。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清风拂过水面,想起那十里平湖,凉意仿佛从洁白的丝绸中生出。
轻盈的罗袜如云般飘逸,仿佛仙女踏波而来。
秋天的雪色肌肤晶莹,露珠滋润,香气弥漫在西陵的水边。
曾在明亮月光下,乘着小舟深入湖心。
又有谁会怜惜那失落的玉佩,孤独的闺房,饱受相思之苦。
身处异地,只能在梦中相见,怎能忍心满满斟酒。
碧绿的莲藕丝多,翠绿的茎叶带刺,烟雨中含情脉脉。
江上的云彩纷乱,我整日倚栏凝望。

注释

纨素:洁白的丝绸。
罗袜:古代女子穿的丝袜。
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如水上漂浮。
琼肌:洁白如玉的肌肤。
玉佩:古代饰品,象征身份或情感寄托。
翠房:绿色的闺房,代指女子居所。
荷觞:以荷叶盛酒,古人的饮酒器皿。
脉脉:含情不语的样子。
江云:江面上的云彩。
凝伫:长时间专注地站立或凝视。

鉴赏

这首元代张野的《念奴娇·白莲用仲殊韵》描绘了一幅清凉湖畔赏莲的夏日景象。"水风清暑"开篇,让人感受到湖面微风带来的凉爽,"平湖十里寒生纨素"则以湖水的凉意和洁白的莲花比喻女子的冰清玉洁。"罗袜尘轻云冉冉"形象地描绘了莲步轻盈,如仙女下凡。

接着,词人赞美了白莲的美丽,"雪艳明秋琼肌沁露",将其比作秋日里的雪白,晶莹剔透。"香满西陵浦"则暗示了莲香四溢,增添了诗意氛围。"兰舟一叶"与"月明曾到深处",描绘了夜晚泛舟赏莲的浪漫情境。

然而,词意转向了情感层面,"玉佩飘零"象征着主人公的孤独与离愁,"翠房凄冷"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苦。"异地相看浑是梦"揭示了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忍把荷觞深注"则寓言了借酒浇愁的无奈。

最后,词人通过"碧藕多丝,翠茎有刺"的形象,表达了对情路坎坷的感慨,"脉脉愁烟雨"更是将愁绪融入了烟雨之中。"江云撩乱,倚阑终日凝伫"收束全词,以主人公长久地凭栏远眺,寄托无尽的相思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白莲为引,融合了景物描写与深情抒怀,展现了元代文人墨客对于爱情与自然的细腻感悟。

收录诗词(65)

张野(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青玉案.戊戌元宵客京师赋

千门夜色霏香雾。又春满、朝天路。

回首旧游谁与语。

金波影里,水晶帘下,总是关心处。

征衫着破愁成缕。留滞京尘甚时去。

旅馆萧条情最苦。灯无人点,酒无人举。

睡也无人觑。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临江仙

帘暮酒阑人散后,满庭松竹萧森。

捣残秋思是邻砧。翠屏惊旧梦,白发入新吟。

盖世勋名将底用,悠悠往古来今。

一灯孤恨夜窗深。筝间纤笋玉,杯冷软橙金。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南乡子

霭霭度春空。长妒花阴月影中。

曾为清歌还少驻,匆匆。变作春前喜气浓。

一笑为谁容。只许幽人出处同。

却恐等闲为雨后,东风。吹过巫山第几峰。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贺新郎

九日西城路。滟平川、黄云万顷,碧山无数。

百尺危楼堪眺望,抖擞征衫尘土。

又惹起、悲凉今古。

佩玉鸣銮春梦断,赖高情、且作风烟主。

嗟往事,向谁语。人生适意真难遇。

对西风、满浮大白,狂歌起舞。

便得腰悬黄金印,于世涓埃何补。

愈想起、渊明高趣。

莫唱当年朝士曲,怕黄花、红叶俱凄楚。

愁正在,雁飞处。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