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迁国启雄图,遗灵食旧墟。
明禋来郡邑,祷赛走樵渔。
德业三宗后,丹青百祀馀。
乐天嗟已矣,谁为补亡书。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商王河亶甲庙的追思与敬仰之情。首句“迁国启雄图”点明了河亶甲在商朝建国初期的重要地位,他以雄伟的气魄开启了国家发展的新篇章。接着,“遗灵食旧墟”则暗示了庙宇所在之地曾是河亶甲生活和治理的旧地,如今虽物是人非,但庙宇依然屹立,承载着先人的记忆。
“明禋来郡邑,祷赛走樵渔”两句,生动描绘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庙宇前进行祭祀的情景,无论是郡县的官员还是山野的樵夫渔人,都怀着虔诚之心前来祈福,体现了庙宇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德业三宗后,丹青百祀馀”则进一步赞扬了河亶甲的德行与功绩,他的美德和业绩被后世铭记,通过绘画等艺术形式流传百代,成为永恒的记忆。
最后,“乐天嗟已矣,谁为补亡书”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逝去时代的怀念。乐天,即乐天派诗人,这里借指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诗人感叹美好的时代已经过去,而无人能再为这段历史补写缺失的部分,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和对历史传承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河亶甲庙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对古代帝王的崇敬之情,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文化传承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思考。
不详
又号天苗。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听讼来彰德,星轺驻上方。
蒲团花雨润,石灶芋烟香。
古塔栖秋鹘,空阶咽暮螀。
双槐行坐处,人说似甘棠。
晓发鲁阳城,城头月正明。
花骢冲宿雾,玉节映疏星。
茅店客犹睡,荒村鸡未鸣。
褰帷将问俗,不为看山行。
江燕何微眇,飞飞到汴城。
閒情同野鹤,巧语愧林莺。
掠水临琼涧,营巢托彩楹。
夜来风雨恶,归梦绕南荣。
日丽芹泥软,风清杏雨收。
乌衣辞故国,紫阁结新俦。
栖傍麟台稳,飞穿鹊观幽。
群鸮休侧目,无意竞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