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熊文泰的《月》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秋夜景象。首句“云尽野烟灭,青空悬玉盘”写出了月儿在云烟消散后的晴朗夜空中犹如明亮的玉盘,给人以清澈空旷之感。接下来的“影涵千丈静,光入五湖宽”描绘了月光洒落湖面,波光粼粼,映照出万籁俱寂的千丈深沉和广阔无垠的水面。
“远棹渔镫澹,高枝鸟梦寒”通过渔夫摇曳的灯光和栖息枝头的鸟儿在月光下的梦境,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以及月色对生灵的影响。最后两句“夜深秋更好,我与月同看”,表达了诗人与月共享这美好秋夜的孤独与惬意,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欣赏。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月光的描绘展现了秋夜的静谧和深沉,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