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蔡端明苏东坡墨迹后四首(其三)

三生石上旧精魂,邂逅相逢莫重论。

纵有绣囊留别恨,已无明镜著啼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虞集所作,名为《题蔡端明苏东坡墨迹后四首(其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与艺术作品的深刻感悟。

首句“三生石上旧精魂”,借用佛教中的“三生石”概念,象征着前生、今生、来生的轮回,暗示了苏东坡作为历史人物在艺术世界中的永恒存在。这里的“旧精魂”既指苏东坡的才华与精神,也暗含了诗人对其作品中蕴含的深厚情感的认同与共鸣。

次句“邂逅相逢莫重论”,描绘了一种偶然相遇的情景,强调了这次会面的特殊性。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苏东坡作品的珍视,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过分沉溺于讨论之中,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

第三句“纵有绣囊留别恨”,通过“绣囊”这一形象,比喻苏东坡作品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和遗憾。这里的“别恨”不仅是指诗人与苏东坡之间的离别之感,更深层地触及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最后一句“已无明镜著啼痕”,以“明镜”为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消逝。这里的“啼痕”可能指的是泪水留下的痕迹,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感动与悲伤逐渐淡去,但苏东坡的作品及其背后的情感,却如同明镜一般,永远映照着历史的光辉。

整首诗通过对苏东坡作品的追忆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历史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题蔡端明苏东坡墨迹后四首(其四)

能言学得妙莲华,赢得春风对客誇。

乞食衲衣浑未老,为题灵塔向金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题著色山图

巫山空翠湿人衣,玉笛凌虚韵转微。

宋玉多情今老矣,閒云閒雨是耶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题东坡帖

鱼复浦前春水生,负薪渡江初月明。

凭郎莫下巫峡去,楚王宫殿在专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腊日偶题

旧时燕子尾毵毵,重觅新巢冷未堪。

为报道人归去也,杏花春雨在江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