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常理斋挽诗(其一)》由清代诗人陈大文所作,通过对巴江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悲凉与永恒的氛围。首句“巴江万古自流东”以巴江之水永不停息,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接着“黯淡江头夜夜风”描绘出夜晚江边的凄凉景象,暗喻逝者的哀伤与孤独。
颔联“筹饷曾输粮积阜,冲营犹吐气成虹”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一句“筹饷曾输粮积阜”描述了逝者生前为国家或事业付出的努力和贡献,后一句“冲营犹吐气成虹”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赞美逝者英勇无畏的精神,仿佛其生命之气化为彩虹,美丽而壮烈。
颈联“邛须我友嗟从义,屡顾尔奴叹匪躬”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敬意。这里“我友”与“尔奴”分别代表了不同身份的人对逝者的评价,前者强调其坚守道义,后者则感叹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尾联“早晚洗兵银瓮出,忠魂凛凛太清中”寄托了对逝者未来的期待与祝福。想象着未来有一天,逝者的精神将如同洗尽铅华的士兵一样,展现出其忠诚与高尚的灵魂,在清明的天地间永存。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历史事件的回顾以及对逝者精神品质的赞颂,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与崇高敬仰,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价值与道德追求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