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同姚燮登吴山作

不馈东坡岁,不祭阆仙诗。

临歧遇良友,握手话别离。

人别岁亦别,且将征装迟。

佳节好行乐,莫待潘鬓丝。

梅花满孤山,香漏三两枝。

欲振探梅兴,踏雪西湖湄。

舟子亦守岁,冷把湖船羁。

夜深秉烛游,力猛忘神疲。

明月已死魄,不见人影随。

振衣登高冈,俯视寒云披。

巢鸟寂无声,杂树迷幽姿。

天空无惊皇,自携琼箫吹。

万家烟模糊,红出屋顶炊。

拍手划然啸,惊堕云中鸱。

咄咄呼怪物,瞠目山僧痴。

明朝约赌酒,但拜双鬟垂。

人与年俱新,好似儿童时。

长安走马去,吐出胸中奇。

青云厉高响,健翮鸣朝曦。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陆器在除夕之夜与好友姚燮一同登吴山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节日气氛。

首句“不馈东坡岁,不祭阆仙诗”以典故开篇,暗含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不需物质馈赠,心意相通即为佳节之庆。

“临歧遇良友,握手话别离”描绘了与好友相逢的喜悦,以及分别时的不舍,体现了深厚的友谊。

“人别岁亦别,且将征装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与好友共度更多美好时光。

“佳节好行乐,莫待潘鬓丝”劝诫人们珍惜当下,及时行乐,不要等到年华老去,白发苍苍之时才后悔。

接下来的几句“梅花满孤山,香漏三两枝”,通过梅花的盛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预示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欲振探梅兴,踏雪西湖湄”表达了诗人想要探寻梅花之美的愿望,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舟子亦守岁,冷把湖船羁”描绘了湖上渔民也在过年的景象,展现了民间生活的温馨与和谐。

“夜深秉烛游,力猛忘神疲”表现了诗人深夜出游的兴致,以及对生活的热情。

“明月已死魄,不见人影随”通过月亮的隐没,暗示夜晚的寂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振衣登高冈,俯视寒云披”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色,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巢鸟寂无声,杂树迷幽姿”通过鸟儿的沉默和树木的繁茂,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天空无惊皇,自携琼箫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以及对音乐艺术的追求。

“万家烟模糊,红出屋顶炊”描绘了城市中的烟火气,以及家的温暖与幸福。

“拍手划然啸,惊堕云中鸱”通过动作和声音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互动,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咄咄呼怪物,瞠目山僧痴”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某些现象的不解与好奇。

“明朝约赌酒,但拜双鬟垂”预示了次日的相聚,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人与年俱新,好似儿童时”表达了诗人对新年新气象的期待,以及对童真岁月的怀念。

“长安走马去,吐出胸中奇”描绘了诗人离开家乡,前往繁华都市的场景,以及内心充满的激情与梦想。

“青云厉高响,健翮鸣朝曦”以雄鹰展翅高飞的形象,象征着诗人追求理想、勇往直前的精神。

整首诗情感丰富,描绘了诗人与好友在除夕之夜的欢乐与感慨,以及对自然、生活、友情的热爱与珍视,展现了清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0)

陆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姚燮喜潘丈迟归二章(其一)

明越倚沧海,混茫元气间。

高城独立处,傥见三神山。

白日照金阙,天风吹佩环。

琪花不可采,尘土上愁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和姚燮喜潘丈迟归二章(其二)

挥麈论诗句,盱衡二百年。

古人日云远,馀子尽堪怜。

银汉自高朗,浊河空变迁。

眼中望吾子,离思满云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秋意

晴山霏薄雨,秋意入初寒。

酒熟花愁老,篁多怨袖单。

乡心催蟋蟀,琴思与风湍。

剪烛看孤影,深宵亦大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观潮行

龛山一发赭山赭,其下驱驱千白马。

鼙声在下钲声高,能辟群声使瘖哑。

十年七度钱塘游,壮观得此惟此秋。

天殆俟我诗笔健,故蓄此景相迟留。

群山倒排地轴断,陆已无城水无岸。

颇惊楼阁陷沙底,倏耸帆樯挂天半。

海雁拍拍沙鸥飞,一白照浪同照曦。

静持难禁耳目眩,远立尚觉衣裳霏。

武进黄生造生句,能拔枚生帜孤树。

两篇跳出万口传,一事无成百年去。

我今对此何能辞,漫将简老争雄奇。

鱼龙变幻不如定,去看三潭月印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