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天井关(其三)

青楼歌舞碧城春,王谢风流日斗新。

洛下残花犹殢客,璠间馀酒也狂人。

无田易佩苏秦印,有扇难遮庾亮尘。

白昼锦衣多睥睨,一廛何处不安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繁华与落寞并存的景象,展现了历史变迁中的个人命运与社会风貌。

首联“青楼歌舞碧城春,王谢风流日斗新”以“青楼”、“碧城”渲染出春日里繁华热闹的场景,而“王谢风流日斗新”则暗喻着名门望族的风雅与才华,仿佛在春光中争奇斗艳,展现出一种时代的风貌。

颔联“洛下残花犹殢客,璠间馀酒也狂人”则转而描绘了一幅更为细腻的画面。洛水之下的残花仍在吸引着游人驻足欣赏,而璠间的余酒也引得狂放之人沉醉其中。这里通过“残花”和“馀酒”,巧妙地传达了时光流逝、繁华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短暂的欢愉中寻求慰藉的心态。

颈联“无田易佩苏秦印,有扇难遮庾亮尘”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句“无田易佩苏秦印”借用苏秦的典故,表达了在没有田产的情况下,仍能凭借智慧和才华获得高官显位的寓意;后句“有扇难遮庾亮尘”则通过庾亮的典故,暗示即使拥有权势和地位,也无法完全摆脱世俗的尘埃。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揭示了权力与地位背后的无奈与局限性。

尾联“白昼锦衣多睥睨,一廛何处不安贫”则将视角转向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白天穿着华丽锦衣的人们,往往对他人投以睥睨的目光,显示出社会阶层间的隔阂与不平等。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诗人仍然相信总有一处地方能够让贫苦之人安身立命,表达了对人性善良与社会公正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繁华与落寞、权力与贫贱、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描绘,展现了元代社会复杂多变的面貌,以及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命运的深思。

收录诗词(138)

刘秉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刘侃。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是元初政坛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对于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又是一位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至元十一年,逝世。元世祖赠太傅,封赵国公,谥号文贞。元成宗时,追赠太师,改谥文正。元仁宗时,追封常山王

  • 字:仲晦
  • 号:藏春散人
  • 籍贯:邢州(今河北邢台市)
  • 生卒年:1216-1274年

相关古诗词

过天井关(其四)

三冬蛰物听雷惊,二月馀寒尚旅亭。

春色未归桃李树,剑光空射斗牛星。

待船客子思同济,酤酒人家竟独醒。

一曲沧浪洗烟雨,汩罗江上楚山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过天井关(其五)

东君号令忽传新,一点阳和处处匀。

白玉花残梅过腊,黄金条嫩柳回春。

雁离湘浦独淹客,莺啭皇州已可人。

睡杀海棠吹不醒,风前桃李看精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过界墙

地老天荒雪亦苍,车声轧轧转羊肠。

短衣蓬鬓沙陀路,一岁三番过界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有怀遂长老四首(其一)

雨过幽庭长绿苔,东风时为扫尘埃。

无人曾见春来处,门外桃花只自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