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涉远身良苦,登高望欲迷。
试吟青玉案,不是白铜鞮。
露下秋虫怨,风高北马嘶。
槎头有新味,人在太湖西。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姜夔所作的《答沈器之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远离家乡、旅途劳顿的感受,以及登高远望时的迷茫情绪,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思乡之情。
"涉远身良苦,登高望欲迷",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辛苦和登高远眺时的迷茫,流露出对未知路途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试吟青玉案,不是白铜鞮",诗人借吟诵诗句来抒发内心情感,暗示眼前的景色虽然美丽,却无法替代心中对故乡“白铜鞮”(可能是地名或象征家乡的意象)的怀念。
"露下秋虫怨,风高北马嘶",秋夜露水滴落,虫声哀怨,北风呼啸,马儿嘶鸣,这些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寂寥与凄凉,也寓含着诗人对家乡温暖的回忆。
最后两句"槎头有新味,人在太湖西",槎头可能是指某处地名,诗人想象在远方的太湖西岸,或许有新的风味等待着他,但此刻的他仍然身处异乡,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家乡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思乡之情,情感深沉而富有画面感。
不详
汉族。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身退诗仍健,官高病已侵。
江山平日眼,花鸟暮年心。
九转终无助,三高竟欲寻。
尚留巾垫角,异国有知音。
未作龙蛇梦,惊闻露电身。
百年无此老,千首属何人。
安得公长健,那知事转新。
酸风忧国泪,高冢卧麒麟。
未定情钟痛,何堪更悼亡。
遗书知伏枕,来吊只空堂。
雪里评诗句,梅边按乐章。
沈思酒杯落,天阔意茫茫。
翰墨场中老斲轮,真能一笔扫千军。
年年花月无閒日,处处山川怕见君。
箭在的中非尔力,风行水上自成文。
先生只可三千首,回首江东日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