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仁仲过五溪

沅水千年非旧波,英风元自振关河。

本怀国士知心早,岂念柽函挟恨多。

龟固有神宁豫罔,鸿虽高举畏虞罗。

椒兰从古能如此,何有沉湘作九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沅江流水千年不断,英雄气概自然振奋山河。
本来怀着国士知己之情,怎会记得那些藏恨的书函。
龟虽长寿,内心宁静不惧欺诈,鸿雁虽然高飞,却畏惧罗网的威胁。
古代的贤臣如椒兰忠诚,从未如此,为何屈原要在湘江写下《九歌》以示哀痛。

注释

沅水:沅江。
千年:长久。
非旧波:并非往昔的江流。
英风:英雄风采。
元自:自然。
振:振奋。
国士:国家的栋梁。
知心:知己。
岂念:哪里还会记得。
柽函:藏有怨恨的书信。
挟恨:带着怨恨。
龟固:龟虽长寿。
神宁:内心平静。
豫罔:无忧无虑。
鸿:鸿雁。
高举:高飞。
畏虞罗:畏惧罗网。
椒兰:比喻忠贞之臣。
能如此:能像这样忠诚。
沉湘:屈原投江之地。
九歌:屈原创作的一组诗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胡寅所作的《和仁仲过五溪》,诗人以沅水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英雄气概的追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首句“沅水千年非旧波”暗示历史长河流淌,变迁不断,而英雄的事迹依然激荡人心。次句“英风元自振关河”赞扬英雄的精神风貌能够激励山河。

诗人接着写到,“本怀国士知心早”,表达出对英雄知己的敬仰,以及对自己也能得到知音的理解。然而,“岂念柽函挟恨多”又暗示了英雄在世时可能遭遇的误解和冤屈,暗含着对英雄命运的同情。

“龟固有神宁豫罔,鸿虽高举畏虞罗”运用比喻,龟虽有灵,但仍难免被捕获,鸿雁虽然志向高远,却也畏惧罗网,寓意英雄即使有才德,仍可能受到束缚和威胁。

最后两句“椒兰从古能如此,何有沉湘作九歌”,椒兰比喻忠贞之士,诗人感叹历史上忠臣如屈原虽遭贬谪,但其高尚情操如同《九歌》般流传千古,表达了对忠贞不渝精神的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沅水和英雄的典故,寓言式地表达了对英雄际遇的感慨,以及对忠诚与坚韧品质的推崇。

收录诗词(636)

胡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致堂先生,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 字:明仲
  • 籍贯: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 生卒年: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

相关古诗词

和仁仲治圃三首(其三)

愦瞀年来药渐须,喜君犹自手抄书。

尘冠固合悬圬壁,羽扇何当出草庐。

胜景但逢诗发遣,壮怀聊用酒驱除。

寄身扰扰胶胶者,奇货从来不可居。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和仁仲治圃三首(其二)

不遣身心同槁灰,化工随手自量裁。

一栏仙蘤端倪露,九畹崇兰次第栽。

生意可观那画得,暗香难觅偶吹来。

柴门漫说何曾闭,俗驾经过也未猜。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和仁仲治圃三首(其一)

扶持嘉树起条枚,未觉风前齿发颓。

深凿坐邀千涧水,纵观如步九层台。

云间秀巘浓还淡,案上陈编阖又开。

莫似昔贤誇独乐,与人同处首应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和毛生瑞香

久雨妨园涉,奇芬待客吹。

今朝搴翠幄,晴日丽繁枝。

一一花相簇,翩翩蝶未知。

薰篝蒙紫锦,香过每轻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