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

蚕妇丝出盎,田夫麦入仓。

斯人薄福德,二事未易当。

忽作连日雨,坐使秋田荒。

出门陷涂潦,入室崩垣墙。

覆压先老稚,漂沦及牛羊。

馀粮讵能久,岁晚忧糟糠。

天灾非妄行,人事密有偿。

嗟哉竟未悟,自谓予不戕。

造祸未有害,无辜辄先伤。

箪瓢吾何忧,作诗热中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苦雨》,描绘了农民在丰收季节遭遇连日大雨,导致庄稼受损、生活陷入困境的场景。诗人通过"蚕妇丝出盎,田夫麦入仓"展现了农人的辛勤努力和期待丰收的喜悦,然而"忽作连日雨,坐使秋田荒"的转折揭示了天灾的无情和农民的无奈。

"出门陷涂潦,入室崩垣墙"形象地刻画了雨后的狼藉,连老人小孩都受到灾害影响,连牛羊也无法幸免。诗人感慨"余粮讵能久,岁晚忧糟糠",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暗示即使有余粮,也可能因灾荒而变得匮乏。

诗人进一步指出,天灾并非无故降临,而是"人事密有偿",暗示人们的行为可能招致这样的结果。他以"嗟哉竟未悟,自谓予不戕"批评那些未能认识到自己行为与天灾关联的人,认为无辜者往往首当其冲。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造祸未有害,无辜辄先伤。"他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保持悲悯之心,"箪瓢吾何忧,作诗热中肠",表示尽管生活艰难,但通过诗歌抒发内心的情感,也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方式。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同情心,体现了苏辙关注民生疾苦的文人情怀。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范百嘉百岁昆仲挽词二首(其一)

少年何敏锐,才气伏诸生。

展卷五行下,挥毫万字倾。

百年殊未艾,一病竟无成。

谁谓从夫子,同开郁郁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范蜀公挽词三首(其一)

能言人尽尔,有立世终稀。

忧国常先众,谋身亦勇归。

见奇初或笑,要极未应非。

仅似西山老,终身止食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表弟程之邵奉议知泗州

马有千里足,所愿百里程。

马心自为计,安用终日行。

何人志四方,欲买千金轻。

吾弟有俊才,见事心眼明。

二年坐北部,万口传佳声。

谈笑顽狡伏,何曾用敲榜。

艰难得铜虎,洗眼长淮清。

民事不足为,但当食鱼烹。

负重贵馀力,过饱多伤生。

不见大路马,垂头畏繁缨。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试制举人呈同舍诸公二首(其一)

垣中不减台端峻,池上来从柱下严。

同直旧曾连月久,暂来还喜二公兼。

直言已许侵弹奏,新告行闻振滞淹。

顾我粗官何所与,西曹只合论茶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