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呈胜之

游观须知此地佳,纷纷人物敌京华。

林峦腊雪千岩水,城郭春风二月花。

彩舫笙箫吹落日,画楼灯烛映残霞。

如君援笔宜摹写,付与尘埃北客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游玩观赏应知这里风景优美,人来人往如同京城繁华。
山峦覆盖着腊月的白雪,千岩万壑间流水潺潺,城市在早春二月已花开满城。
华丽的游船在夕阳下吹奏笙箫,画楼灯火映照着残余的晚霞。
如果你能挥毫泼墨描绘这景色,定能让北方的旅人称赞不已。

注释

游观:游览观赏。
此地佳:这里风景优美。
纷纷人物:人来人往。
敌京华:如同京城繁华。
林峦腊雪:山峦上的冬雪。
千岩水:千岩万壑间的流水。
城郭春风:早春的城市风光。
二月花:二月盛开的花朵。
彩舫:华丽的游船。
笙箫:笙和箫的乐声。
落日:夕阳。
画楼灯烛:画楼上的灯火。
如君:像你这样。
援笔:提笔。
宜摹写:适合描绘。
尘埃北客:北方的旅人。
誇:称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春日游观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杭州风光的赞美之情。

"游观须知此地佳"一句,表明诗人对于这处风景的高度评价,是值得人们游览观赏的地方。紧接着的"纷纷人物敌京华"则描绘出一个热闹非凡的人群场景,这里的"纷纷"形容人群如织网般密集,"敌京华"则强调了这座城市的繁华与荣耀。

接下来的"林峦腊雪千岩水,城郭春风二月花"两句,不仅描绘出山峦被雪覆盖、泉水潺潺的自然景观,而且通过"二月花"暗示了时间是在春天,这时节的杭州更是美丽非凡。这里的"腊雪"可能指的是初春时分还未完全融化的积雪。

中间两句"彩舫笙箫吹落日,画楼灯烛映残霞"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彩舫"可能是装饰华丽的船只,而"笙箫"则是一种乐器,这里表现出一种悠闲的水上乐章;"画楼灯烛"则营造了一幅夜景图,人们在精美的建筑中点起灯烛,与晚霞交相辉映。

最后两句"如君援笔宜摹写,付与尘埃北客誇"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以画笔记录下这份美好,并将之传承给后世,尤其是那些在外漂泊的游子。这里的"援笔"意味着提起画笔开始绘制,而"付与尘埃北客誇"则表达了一种希望能够使得远方的行者也能感受到这份美丽。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摹和对生活场景的生动再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63)

王安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王安石大弟。熙宁进士。北宋著名诗人。世称王安礼、、王雱为“临川三王”。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

  • 籍贯: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
  • 生卒年:1028年-1074年

相关古诗词

松江

宛宛虹霓堕半空,银河直与此相通。

五更缥缈千山月,万里凄凉一笛风。

鸥鹭稍回青霭外,汀洲时起绿芜中。

骚人自欲留佳句,忽忆君诗思已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欣会亭

数家邻水竹,一坞共云林。

晚食静适己,独谣欣会心。

移床随漫兴,操策取幽寻。

未爱神锥汝,犹怜妙斲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河中使君修撰陆公挽辞三首(其三)

前旌一幅粉书名,行路知君亦涕零。

遂失词人空甫里,谩留悲鹤老华亭。

主张寿禄无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

归处仙龛终不远,新坟东见海山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河中使君修撰陆公挽辞三首(其二)

皖城初得故人诗,叹息龙媒踠壮时。

太史滞留终不偶,中郎制作遂无施。

二千石禄今何有,四十车书昔漫知。

海曲冷云埋拱木,延州空挂暮年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