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二)

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

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达则牙旗金甲,穷则蹇驴破帽,莫作两般看。世事只如此,自有识鸮鸾。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背弓提剑出塞杀敌,在蓬山著书立说。武功文名得来毫不费力,失去也能平常对待。古人未必都是对的,今人未必都是错的,这世间充满了沐猴而冠之辈。不管是内外还是中间,我都已经看透了,其实都没什么区别。
必须饮酒解忧,也可以作诗言志,但不要再徒劳地弹铗了。人生就是行乐,何必自寻烦恼,枉自催得两鬓斑白呢?得志就领兵带队去杀敌,不得志就骑蹇驴戴破帽,不要觉得二者有什么区别。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
唐人演为大曲。
又名《元会曲》《凯歌》等。
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下片句, 皆四平韵。
另有偷声、添字、减字者,皆为变体。
榆塞:即边塞、边关。
铅椠:指写作、校勘等文字工作。
铅,铅粉笔;椠,木板片。
皆书写工具。
蓬山:秘书省的别称。
匹如闲:即等闲,平常。
沐猴冠:猕猴戴着帽子。
铗休弹:反用《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故事。
冯谖为求得孟尝君提高对他的待遇,三次弹响自己的剑铗而唱“长铗,归来乎”,礼贤下士的孟尝君一一满足了他的要求。
这里指:然而当今的统治者却昏愤无能,弹铗又有何用!达:显达。
牙旗:旗竿上饰有象牙的大旗,多为将军所用,也用作仪仗。
金甲:铁战衣。
蹇驴:玻脚的驴子。
鸮鸾:猫头鹰与凤凰,以喻美恶。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世事变化的看法以及生活态度。开篇两句“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形象地展示了一种军旅生活的场景,但随即转折为“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表明成败得失并非总需艰苦与奋斗。诗人通过“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这两句,表现了对历史和现实的平衡看法,不盲目崇拜过去,也不一味批评现在。

接下来的“世事沐猴冠”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说明世事如同猕猴戴着华丽的冠冕,其表面光鲜背后可能隐藏复杂和矛盾。诗人借“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之语,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平和对待万物的哲学态度。

以下几句则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诗人主张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不必过于焦虑和急躁。最后两句“达则牙旗金甲,穷则蹇驴破帽,莫作两般看。世事只如此,自有识鸮鸾”表明了对成功与失败、富贵与贫贱的平常心态,以及对世事变化的一种顺其自然的接受。

整首诗流露出一股超脱世俗之感,同时又不失生活的乐趣和积极向上之情,体现了一种高远的人生智慧。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四犯剪梅花.上建康钱大郎寿

水殿风凉,赐环归、正是梦熊华旦。

叠雪罗轻,称云章题扇。西清侍宴。

望黄伞、日华笼辇。金券三王,玉堂四世,帝恩偏眷。

临安记、龙飞凤舞,信神明有后,竹梧阴满。

笑折花看,橐荷香红润。功名岁晚。

带河与、砺山长远。麟脯杯行,狨鞯坐稳,内家宣劝。

形式: 词牌: 四犯剪梅花

四字令/醉太平

情深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

形式: 词牌: 醉太平

好事近.咏茶筅

谁斫碧琅玕,影撼半庭风月。

尚有岁寒心在,留得数茎华发。

龙孙戏弄碧波涛,随手清风发。

滚到浪花深处,起一窝香雪。

形式: 词牌: 好事近

江城子

淡香幽艳露华浓。晚妆慵。略匀红。

春困恹恹,常爱鬓云松。

早是自来莲步小,新样子,为谁弓。

画堂西畔曲栏东。醉醒中。苦匆匆。

卷上珠帘,依旧半床空。

香灺满炉人未寝,花弄月,竹摇风。

形式: 词牌: 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