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夜归

夕风萧萧云气乱,篙子移舟频触岸。

溪头犬吠声转狞,沙际人归暗相唤。

两三家村稍已近,十五里程才过半。

一星不出雨欲来,时复推篷仰天看。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鉴赏

这首《舟中夜归》描绘了夜晚行舟归家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和诗人细腻的情感。诗中的自然景象与人物活动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首句“夕风萧萧云气乱”以“萧萧”形容晚风的凄凉,而“云气乱”则暗示了天空的阴沉,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接下来,“篙子移舟频触岸”描述了行舟在波涛中的艰难前行,通过“频触岸”这一细节,展现了舟行的不顺与挑战。

“溪头犬吠声转狞,沙际人归暗相唤”两句,通过犬吠和人声的描写,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同时也暗示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感。犬吠的“狞”字,不仅表现了声音的激烈,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某种不安或警觉。

“两三家村稍已近,十五里程才过半”这两句转折,从行舟的艰难转向对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旅程的漫长。这里通过数字的对比,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

最后,“一星不出雨欲来,时复推篷仰天看”描绘了即将下雨的预兆,诗人不时抬头望天的动作,既是对天气的观察,也是内心情感的流露。这一句通过自然现象的细微变化,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舟中夜归》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夜晚行舟归家的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生动刻画,也有对人物心理状态的深刻揭示,展现了元代文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情感表达的独特风格。

收录诗词(47)

宗衍(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工诗,善书法。顺帝至正初居石湖楞伽寺,一时名士多与游。后主嘉兴德藏寺。诗清丽幽茂。有《碧山堂集》

  • 字:道原
  • 籍贯:平江路
  • 生卒年:1309—1351

相关古诗词

秀州东郭舟中

自在眠沙鸟,参差入郭舟。

山林吾计拙,天地此身浮。

晓气成云住,晴波杂雾流。

揽衣疑厚薄,十月暖如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吴江晚泊

风壤三洲接,江湖一水分。

虹消沧海雨,日落洞庭云。

客意终难尽,渔歌不厌闻。

长思陆鲁望,不出可忘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楞伽寺

叠嶂来山尾,平湖对寺门。

登危逾近郭,望迥更连村。

客醉迷花畔,樵歌坐树根。

不烦留煮茗,雨过井都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送乐子仪侍兄之京

祖帐阊门外,送君江水滨。

关山深积雪,蛮海尚飞尘。

献策思奇士,观光得上宾。

棣花行处好,杨柳别时新。

解缆占风色,登程记月轮。

预期当到日,犹可见残春。

苜蓿能肥马,蒲萄解醉人。

衣冠云缥缈,宫殿翠嶙峋。

地接烟霄近,天垂雨露频。

如蒙前席问,先愿及吾民。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