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酒

饮酒见真性,此酒不可止。

一饮病三日,止酒宁获已。

饮酒有别肠,劝酒无恶意。

既因酒成病,那识酒真味。

将军骂不敬,次公醒而狂。

破面枨触人,不如持空觞。

人言我止酒,似是遣客计。

但使客常满,客醉我亦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止酒》由宋代诗人张孝祥所作,通过饮酒与止酒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人性以及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饮酒见真性,此酒不可止”,开篇即点明饮酒能揭示人的本性,暗示了饮酒并非简单的行为,而是与人性、情感紧密相连。接着,“一饮病三日,止酒宁获已”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过度饮酒带来的身体不适,同时也提出了止酒的困难,暗示了人们在面对诱惑时的挣扎与矛盾。

“饮酒有别肠,劝酒无恶意”两句,进一步探讨了饮酒的复杂心理,指出饮酒时可能存在的不同心境和目的,并强调劝酒者并无恶意,这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微妙之处。接下来,“既因酒成病,那识酒真味”则从反面阐述了过度饮酒的危害,同时提出疑问,是否真正理解了酒的真谛。

“将军骂不敬,次公醒而狂”两句运用典故,通过历史人物的行为来比喻现实生活中饮酒与行为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最后,“破面枨触人,不如持空觞”表达了对直接冲突的回避,提倡以更温和的方式处理问题。“人言我止酒,似是遣客计”则揭示了社会上对于止酒者的误解,认为其目的是为了驱赶客人,而非真正的自我约束。“但使客常满,客醉我亦醉”则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希望与他人和谐共处的愿望,即使自己处于醉酒状态也愿意为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饮酒与止酒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社会关系以及个人选择的深刻洞察,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寻求和谐相处之道的思考。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昨日极暑今日极寒

昨日火流金,今日风折胶。

昨著綀布衣,今衣弊缊袍。

赤帝与玄冥,凛凛隔一宵。

聊将拥炉适,换此挥箑劳。

冰炭欲盈怀,炎凉不崇朝。

幻生过隙驹,是身九牛毛。

等是一寒暑,胡为自诙嘲。

万法从心生,心静境亦消。

悟此本来无,絺绤同狐貂。

还当隐吾几,试听万窍号。

形式: 古风

初得爱岩

高岩划天门,仄径通乳穴。

隈堆青螺髺,嵽嵲白玉阙。

外有虎豹蹲,中恐蛟蜃蛰。

东荣俯雷电,西出挟日月。

万壑生悲风,六月不知热。

但觉骇心目,未易纪笔舌。

平生山水趣,岭海最奇绝。

洞府二十四,未厌屐齿折。

晚乃得游此,馀地皆仆妾。

同来六七士,嗜好颇相蹑。

举酒酹山神,慰汝久湮灭。

形式: 古风

与邵阳李守二子用东坡韵

两李有佳句,冰雪洒肺肝。

清越石在悬,圆熟珠走盘。

我家十二楼,下俯千仞湍。

谁掣白玉琐,借与二子看。

临风度长篴,瘴海为清寒。

却立望九州,隘陕非所安。

便欲驭长鲲,九万扶摇抟。

神山在吾牖,弱水空瀰漫。

回首五千劫,不费一指弹。

绝笑尘中年,摄提与涒滩。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奉送李彦国还庐陵

李生来岭南,自挟书一束。

食箪寄萧寺,矻矻昼夜读。

馀子让头角,文作翻手速。

小试不尽能,它日真可卜。

里中老仙伯,曾对玉堂宿。

高节老弥厉,名盖斗南北。

掖垣我畏友,不爱万钟禄。

卷藏一丘下,勋业所迫逐。

子归问道要,储作饥岁谷。

富贵偶然耳,吾欲子金玉。

形式: 古风